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2020-11-13 12:49:08)
标签:

郑委老师

家庭教育

文化

践行

孝亲

分类: 感受生命的故事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我看见了自己内心深处一直被屏蔽的需要,渴望着真正的母爱,渴望着和妈妈可以亲密无间,也逐渐看见了妈妈这个生命,妈妈的内心有很深的不安全感。

 

 

妈妈刚出生没人管差点饿死;婚后第一年生完我哥躺在床上整整一年;我17岁那年妈妈得了甲肝被爷爷和爸爸隔离在楼上,妈妈说没人去关心她,只有我回家时敢跟她坐在同一张床上聊天,所以妈妈得了甲肝竟然还有后遗症,后来爸爸和妈妈就分居了。

 

妈妈老了原本可以依靠爸爸,可是分居那年,妈妈觉得她的天塌了,妈妈的不安全感更深了,觉得从此以后只能依靠哥哥嫂子了。所以妈妈总是讨好哥嫂,嫂子的爆脾气,妈妈都默默地忍。

 

我怀孕以及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的那段时间,妈妈来杭州照顾了我几年。外甥是她看着长大的,在她眼里,小时候的外孙调皮可爱,现在青春期不爱跟人交流,妈妈心里很担心。

 

在杭州的几年,她亲眼看到了我和老公工作很辛苦,比哥嫂辛苦得多得多,虽然表面上过着看起来比哥嫂更光鲜的生活,其实是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辛酸,所以总是很心疼我那么辛苦。

 

我要去四姑娘山,她看到四川有泥石流就希望我不要去,老太太自然不知道我是去寻找自己,她以为我出去玩,不管孩子。

 

 

我看到妈妈的内心是很心疼我的,很希望我过得好的,包括她希望我也去信奉基督,也是希望我得到永生吧。

 

她是爱我的,她所做的一切发心都是为我好的,只是她的心里有很深的不安全感、恐惧、担心,于是就用了我不喜欢的负向的方式来对待我。

 

曾经以为自己缺父爱,后来又发现自己缺母爱,到现在看见自己从不缺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一直都在。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两个月的跟踪结束后,我也有多次对自己的看见和伤痛的释放。

 

10月中旬,慢慢地积攒了一些力量不想再逃避的我主动求助海鹰老师指导我的践行作业。

 

其中一个困惑是看见自己的比较心,不知不觉中就会跟别人比,唯有我比周围的所有人都好,我才会安心,否则,我就不舒服。

 

有人比我讨人喜欢、有人比我进步大,类似这些,我就挺心堵的,甚至领导夸了别人没有夸我,我都会不舒服,会觉得领导其实说我不好。

 

在海鹰老师的层层深入的引导下,我看到了这颗比较心的背后就是执著于一个我好的结果我就该是被夸奖的,我就该是站在光环中央的,我就该是做好的。

 

我对海鹰老师说:“我很难过的一点是,我现在都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海鹰老师说:“你都没有找到自己,那个读书好工作好不断晋升的让爸爸骄傲的人,是你吗?那是爸爸想要的样子,你已经活成了别人口中的样子,或者说,为了满足爸爸的愿望,满足你认为你应该成为的样子,那你自己在哪里呢?”

 

是,我看见了一点自己,原来我不是我,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当海鹰老师说到“无忧无虑”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忽然脑中一闪,就看见了自己小时候,扎着两只小辫子,蹦蹦跳跳地走在放学回家的乡间小路上,然后寻找着蚕豆苗那像小耳朵一样的叶子,找到就摘下来把玩着。

 

那个时候的自己不需要独自面对什么,没有人要求我,懵懵懂懂的,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更不需要读书好,就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样子。

 

这就是我原本的样子,我不需要为别人而活,不需要成为别人的样子,我只要成为自己就好。

 

海鹰老师说,每当我对自己有高要求的时候,就对自己鞠躬,说“对不起,我没有好好照顾你”,然后喊口号“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我是我自己”

 

这一次的看见之后,我觉得挺神奇的。

 

那天我看见了好久不见的立平老师,刚好聊到一个话题我就随口说了一句,我说:“二姐,我才知道原来二姐夫是在某某地方工作的。”

 

当时这么说就过了,可到了晚上,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要说这句话,我到底要说什么呀?

 

内观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想对立平老师说:“对不起,二姐,我在心里把你当姐姐,你又是我的师傅悉心指导了我三个月,我竟然从没关心过你,从没主动问起过你的情况。”

 

然后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在爱与幸福杭州大家庭里,我都是不舒服了才去群里晒,去索取大家的关心、看见、认可,舒服了就缩回到自己的壳里过自己的小日子,从没主动关心过谁。

 

再然后,我发现自己跟父母老公的相处也是这样的,都是索取关爱不曾给予。

 

我看到自己这么自私和自我,特别不喜欢不能接受。而很神奇的是,晚上当我趴着大哭时,海鹰老师打来了电话,这一切都刚刚好就像是上天安排好的。

 

海鹰老师让我问问大地母亲:“我这么不好,你还爱我吗?”我来来回回地问了好几遍,一边痛哭一边问,海鹰老师还让我一边趴着哭一边挨个跟父母、跟老公说“对不起,我没有关心你们”

 

海鹰老师问我:“你最对不起的是谁呀?”

 

当时我心里跳出来的答案是“自己”,我对自己说:“对不起,我从没真正感受过你的需要,我从没关心过你,我看不见你,我一直要求你评判你。”

 

这个晚上,我是看见一点哭一通,喊一次口号,又看见一点,又哭又喊口号,有歉疚有心疼有放下。到最后海鹰老师说到我美好的时候,又击中了我,我又号啕大哭,因为我终于认可我自己是美好的,是独一无二的,我仰天喊着:“我可以爱自己了,我不需要别人来爱我,我可以爱自己还可以去爱更多的人。”

 

喊完后,我觉得自己内心充满了力量,那是一种涓涓细流滋润心田的感觉,再也不是曾经的那种荒芜的沙漠的感觉了,真的很舒服。

 

海鹰老师就让我当晚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我竟然能调皮地跟爸爸妈妈说话。

 

 

我说:“爸爸,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样连着说。

 

爸爸在电话那头传来忍不住的那种很开心的笑声,还说:“你三岁半啦!”

 

我对妈妈也这样说:“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说最后一句“妈妈我爱你”的时候,我已经被自己感动得要哭了。

 

妈妈说:“我也爱你,你爱好丈夫爱好孩子,不用记挂妈妈。”

 

现在,我爸妈也会回应说“我爱你”了。

 

记得两年前,我甚至不敢跟爸爸说“我爱你”这三个字,终于有一次鼓起勇气发了文字“我爱你”,好像爸爸还没有回应。

 

大概有几次之后,爸爸忽然回应了“我也爱你”,我记得看到这三个字我哭了很久很久,觉得又心酸又满足。

 

现在,我可以在电话里调皮地说,也可以当面说,我觉得他们虽然有点不好意思心里却特别受用。

 

 

跟踪两个月以及跟踪结束到现在所有的发生,都是引领着自己去看见内心的需要,和父母和解,最终和自己和解的。

 

当和自己一点一点地和解后,就会认可自己本来就美好,不需要再去追求那个好了,就会觉得阳光特别温暖,天空蓝得透明,树叶绿得发光,世界真美好,自己能感受到别人的善意,感受到身边人的爱了。

 

现在,我能感觉到自己不再那么地急于成长了。

 

因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未来我还会扒拉出多少曾经藏着的垃圾,但我发觉我不怕,管他是什么呢,我只要不放过自己的念头情绪,去内观去直面就好。

 

我想起郑老师在孝亲研修营说的话,父母给我们的是命,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命活好了,才对得起父母。所以,我只有活出自己原本的样子,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最后,我想对生命成长中心的海鹰老师、吴绮老师、云云老师和所有老师们以及杭州家人们说,感恩你们引导我、陪着我、鼓励着我一路走来,遇见你们我很幸运,我爱你们。

 

我的分享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

 

结语


看到小丽最后的分享,特别为她高兴。

 

把自己的命活好,活出一个光明而光辉的自我这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目的。

 

问题是一面镜子,引领着我们看到体内的负向情绪。而解决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增加能量,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的工具,而不是目标。

 

感恩小丽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分享以及对自己深刻的解读,我要为你疯狂打CALL

 

 


往期回顾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一)




近期课程与活动公告

 

 

 

爱相伴个案研修

行自我   幸福人生


爱相伴个案研修第13期(杭州)(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爱相伴•生命成长研心会第三期(天津站)(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爱反哺

家庭伦理正常

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爱相伴 • 孝亲之旅第十期(南京站)(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活动公告 | 爱相伴•生命成长研心会第二期(永安站)(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如何做好妻子\丈夫?

如何做好爸爸\妈妈? 

如何教孩子做好男孩\女孩?



 

爱与幸福智慧家长训练营川渝【六期】(成都)(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爱相伴孝亲反哺指导中心会带着家人们逐次去做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阅读父母这本生命的大书,倾听父母的生命故事。

              第二件大事:跪拜--跪天地跪父母。

              第三件大事:牵着爸妈的手去旅游。

 

 

爱相伴 • 孝亲反哺专题研修(第二期)(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爱与幸福心灵小院版块,

帮助陷入困境家庭、个人,走向正常,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不变的初心。

  

心灵小院研讨会第二期(郑州)(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不会依附于“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