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千万别把撒手当成放手

标签:
郑委老师咨询教育情感文化 |
分类: 家长如何学习类 |
一位正在上基础课的学员
郑老师,我儿子14岁了,从小被管着吃零食,喝饮料。现在他很叛逆,我放手了。他天天让我给他买零食买饮料,还花很多钱买别的东西。我虽然全部满足了他,可也怕惯坏了他。
郑老师
“我放手了”这句话哪学来的?
学员
没上课之前,我一直看博文里很多学员分享说以前管得太多,现在放手了,孩子就……
郑老师
博文是让你放手的吗?博文中一直强调“要放手不撒手,只有不撒手才会真放手”。
最怕的就是父母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又急于找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于是断章取义去使用。
你所谓的“放手”根本原因是孩子大了,叛逆了,你管不了了,所以无奈地放手了,实质是“撒手”,撒手不就会撒手人寰了吗?
对于孩子,他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能什么都不管吗?
这样的对话,在课堂中屡次出现,所以,我们想对过去博文中提到的“放手不撒手原则”的案例做一个汇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首先,放手不撒手原则中确实说到了“孩子是否有责任,前提是家长放手与否。”这是因为:
·
·
·
于是,很多急于解决问题,或者急于达到自己的欲望和不让自己恐惧的人,就赶紧回家使用“放手不撒手”原则,把“放手不撒手”原则当成了帮助孩子优秀的手段,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放手不撒手“的能力,结果不仅对自己当下遇到的问题没有帮助,还可能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

一、心没放下,手也就不可能放下。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位提问的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她就一直担心孩子身体不好,于是她会严格控制孩子吃零食饮料,控制的结果就是孩子长大后开始对抗和叛逆。
她管不了了,就只能满足孩子,把“放手不撒手”断章取义地理解为“我放手了,孩子就会好了”,实质是想改变孩子,她都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对抗和叛逆。
孩子真的想吃零食喝饮料吗?孩子要的是妈妈的信任、心赏和悦纳。她表面的满足是没有用的,孩子是读心的,孩子能感受到妈妈内心对他的不认可不支持不信任不理解,所以潜意识中就会不停地要,表面要的是零食,实际要的是爱。
所以,这位妈妈不仅放手,还撒手了,撒手的结果就是放纵,放纵的结果就是失控。
放手不撒手原则看似是“度”的问题,实质是“心”的问题。
推荐阅读:
二、要想做到放手不撒手,只有不撒手才会真放手。
我们说安全和德行不能撒手,不断提高自己信任、心赏、悦纳的能力不能撒手。
那为什么只有不撒手才会真放手呢?
这是因为,如果你不具备上述能力的话,你在“放手”的过程中,孩子还没体验完整,你可能就会因恐惧孩子的无律状态而打断孩子体验的过程;
又或是看着孩子选择是错的,你担心,你控制,你不相信而提早干预,做不到陪孩子跳坑,也就不可能在孩子需要时出现,得到孩子的感恩和信任,那你的帮助和建议在孩子看来就是要求;
又或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你立马不信任他;犯了错误时,你就批评指责他,看不到他的进步,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被打击,从而不敢直面问题和错误,无法得到真正的成长。
又或是在该坚持原则的时候,你不具备勇气和力量去坚持。
这些都让所有的放手无疾而终或没有成效。
太多父母无论我怎么提醒,他都会想着怎么放手而不去真正践行“不撒手”。
因为“放手”可以让孩子有责任;“不撒手”却需要父母修行自己。
前者看似能够让孩子变好,满足父母的需求;后者需要父母真正的自我改变、自我修行。
实际上如果没有后者,只做前者,结果可能更坏。
推荐阅读:
三、最难的就是信任和心赏能力的培养,这两个能力培养出来,才可以慢慢放手。
“出了问题还信任,犯了错误仍心赏。”这是在使用放手不撒手原则时必备的能力。
因为当一个人心中没有真正的信任、心赏时,他永远做不到放手!而也只有当遇到问题和错误的时候,才真正能检验你是否有信任和心赏的能力。
例如:过去你都陪着孩子写作业,现在你开始放手孩子自己写作业,可孩子作业的错误增加了,你是怎样的心态?
1.
2.
3.
你是上述心态的话,你不可能做到“放手不撒手,还责任给孩子的”。因为:
当他律撤掉后,孩子呈现的才是他最真实的状态。
也就是说,他独自写作业时出现的任何错误和状态,才是他真实的能力和生命状态。
你不悦纳不接受,就无法从根源中去找原因想办法,也就无法让孩子建立对自己的事负责的心态。
爱与幸福常说“错误是宝贝,是让人进步的宝贝,只有改了的错误才是真宝贝”。
作业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了检验你是否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作业本就是用来做错的,因为只有做错了,才能发现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然后再改错,再总结提高,再继续练习,直到达到“要么不会做,要么不会做错”的能力。
当你不具备信任心赏和悦纳的能力时,面对错误,你一定是担心焦虑的,最后孩子也因为受你的影响不敢面对错误,没有信心面对错误,慢慢地,孩子失去了自信和上进。
最终,你一定会因为自己的担心和不信任继续选择陪孩子写作业,让孩子继续在他律中失去自律和责任。
推荐阅读:
四、有学员说,我一直都是放手不管的,因为我对孩子有信心,我会静待花开。
其实,静待花开是需要花长在好的土壤里,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
如果你把它扔在沙漠里,我相信它只能枯萎死去。那不就成了撒手了吗?
请一定要记住:你的自我修行,家庭伦理的正常、夫妻的和谐恩爱一定不能撒手。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才是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爱的能力、自信上进、意志力自控力的源泉。
温馨小语
本文起源于彩煌老师的建议。他说:目前爱与幸福有些学员存在把“撒手”当成了“放手”的情况,爱与幸福理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学员的断章取义,只抓住某一个词践行,一定会出问题。
在此,特别感谢彩煌老师。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