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让教育回归本质
文:郑委
昨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话:
“坐下来看着颐和的孩子到达新西兰的照片,突然一滴泪水滑落脸颊,问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这么感动?答案是,颐和从建校至今,我想没有几个人真正的会认为颐和学校能够办好,包括很多咕咚,老师和很多支持的家人们,而颐和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成长上演着一个一个的奇迹。此刻我的感动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无数人无条件的帮助颐和,我心里特别感恩,更感恩那些对颐和未来并没有信心却有信心一直支持我们的伙伴们,这份信任千金难买,我爱你们!第二,感动于自己的信念,尤其建校之初,我一个人抱着大家都不一定理解的方式做教育,其中的艰辛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但是,因为我一点一滴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也相信了颐和和颐和的未来,也相信了颐和是培养未来栋梁的地方。其实,颐和一路走来,我心挺孤独的。但我从未后悔,我体验到了信念带动信念的力量。为自己点赞。第三,每一位颐和人都值得敬佩,如果你来颐和呆一段时间,你一定会敬佩每一位颐和人,你也一定会感受到,真正的感受到教育的最本质——爱!颐和之所以神奇,是因为颐和真正有一群有爱而伟大的教师。颐和明年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我们不做大,不做强,就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在此,我特别想给每一位咕咚深深的鞠个躬,也特别想给每一位颐和人鞠个躬,感恩!感谢!感动!有你们真好!”
昨天我是被自己感动了,这让我想起在刚刚做颐和的时候,我给参与启动的几个人定了原则,——“不招生,不招聘”,我想当时很多人都会认为我有病,可能还病的不轻。我当时为什么会定这样的原则,因为“我想让教育回归它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从善也”,教育的本质是施教者,也就是教师,给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而所有的一切都是让孩子向善和止于至善。所以启动期我给颐和的定位是把“老师”这个群体先完善起来,有几个算几个,让老师成为真正有爱,人格伟大的人。唯有做到这一点,颐和才真正的有“吸引力”,“吸引”来更优秀的教师,吸引来更多的学生。这一点正应和了道德经对教育的指导“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真正的教育是顺应规律,是无为的,而不是有为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道”在为,人按照规律勤奋而为,教师要以自己不断进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而不是用“言语”来传达知识和道理。事实证明,这一点我坚持的对,不是我有水平,也不是我看得远,我只是相信“中国文化”的力量,相信“教育本质的力量”。
在颐和做得更让人费解的事情是在正式启动颐和的时候,我们从“中学做而不从小学做”,因为唯有能够让青春期孩子信任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唯有教师团队真正有爱,才能开办小学,小学的孩子没有形成价值观,他们用心感受一切,当老师真正有爱,在大自然里学习,孩子一生都有幸福的保障。
第三,我们从“问题孩子”着手,唯有让有些问题的孩子真正的改变,才能说明这所学校真正的有爱,才说明教师群体是有魅力的。这样做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代价就是很多人认为颐和学校是一所问题孩子学校,其实哪有什么问题孩子,有问题的都是老师和家长,经过前期对十几个所谓问题孩子的陪伴和教学,孩子一个一个的都生命绽放了起来,随着孩子的生命绽放,教师的爱的能力,陪伴能力,教学能力,自信心和意志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教师队伍真正的建立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教育真正开始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要到颐和上学,那些以前想把孩子送来又担心是问题孩子学校的家长,再来到学校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孩子可能已经不具备颐和的入学标准了。颐和不是问题孩子学校,是培养未来栋梁的地方。
当下,颐和开始了第二个阶段的建设——规模小,不扩张,探索一条“中国人的教育之路””办中国人自己的学校“,在中国到处都是外国人办的国际学校的时候,什么时候中国人也把中国人的国际学校开办到世界各地呢?
我们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大写的人“,培养未来中国的栋梁,颐和认为的栋梁不是有名有利追求成功的人,而是能够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带动更多人去帮助别人的人。颐和的孩子有这个潜力,更有这个能力。
这一次,颐和的孩子走出国门,我送给他们一句话:”不要给中国人丢人,要让外国人喜欢和敬佩中国人“。我想这句话基本能代表颐和学校的教育核心。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坚定的眼神,我坚定的相信颐和正在上演着神奇,我给孩子的出国寄予还有一句话:”把中国的文化展示给外国人,影响他们,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学回来,洋为中用,要有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颐和一直在路上,一群咕咚不求回报,一群教师无私奉献,一群孩子为“未来的栋梁”而学习和改变,我们大家一起,慢慢上演属于颐和的神奇。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教育的本质还有一句话“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实教育的本质是“一群成人不断的教育自己去影响孩子的过程”。
颐和的神奇才刚刚开始
文:爱与幸福指导师 高冬梅老师
几天前,颐和的孩子出国前汇演,所有亲历其中的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太惊艳了,看得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军体拳让我们看到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太极表演充分展示了柔美宁静的美少女,从吟诵中看到中国文化开始渗透到孩子的灵魂,从机智诙谐的英语辩论赛看到孩子们与时俱进,中国风的合唱,震撼人心的颐和宣传大片,更让我们看到颐和孩子聚集的一股力量,喷薄欲发,孩子们让我们看到充满理想,满怀希望,坚定信念的中国未来,看到了祖国的栋梁。
今天颐和学校第一批游学团的孩子抵达了新西兰,看到李煜老师发来的信息,负责安排接待的老师说新西兰本地寄宿家庭对孩子们反馈非常好,当看到他们说,how
wonderful these kids
are,我的眼眶湿润了,因为了解孩子们的过去,我有点激动,激动于颐和的神奇。我想起2年前在冬令营带孙子林的模样,那时处于休学边缘的子林,搭着脑袋,都不敢抬起头看人,我和宋老师问他对未来有什么打算,他说,老师,我将来就搬砖头养活自己。那一幕一直在我脑海中,可是今天的子林,浴火重生了,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正在走向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
看到郑老师写下的一段文字,做为颐和的咕咚之一,又是深入参与颐和教育的人,我也感概万千。颐和学校从开始至今有2年零5个月,郑老师说无数人无条件帮助着颐和,造就了颐和的今天,是的,我经常有这样的感动,颐和的孩子一定是上辈子积了福报,在学校,有老师们全身心的陪伴,假期里到全国各地,有后天亲人们照顾,今天走出国门,仍然他乡遇亲人,宏玮,李煜,戴维,丹丹拿着鲜花,在机场频频为孩子们照相,像迎接明星一样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看到宏玮为每个孩子准备的点心袋,有巧克力,甜点,电话卡等等,我深深知道新西兰工作站的家人为了这次游学做了多少铺垫,其实准备工作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早在今年的五一我们已经派出第一个考察团先期考察当地的几个学校,在反复斟酌比较中为孩子们选择了最合适的学校游学。
这几天一年一度的出国教育展在中国举行,我们从北京到广州再到上海派出我们的最强阵容到展览会与参会的学校交流,英姿去北京看展览,满军老师和熊玲去上海,我自己到广州的展览会,一个个摊位,一次次交谈,我拿了30几袋资料,直到我已经拿不动了,到了东莞,家人给了我一个行李箱,装了满满一箱,为了安全起见,我不敢快递,因为我记录了很多信息在上面,我一个人带着2个行李箱上了高铁。
而就在10几天前,郑老师亲自带队,我们一行10几个人一家家地走访清迈当地的国际学校,为孩子们比较各学校的特点,费用,入学要求等等,而拜访前,张凤老师从网站搜索各种学校,针对颐和孩子的需要,有选择地联系学校,发邮件,填表,做着各种准备,这样的付出这样的用心,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我们深知,我们不仅为孩子选择学校,我们是为他们走向世界搭起一座桥梁,因为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前几天,很多家人都颐和的孩子穿着校服的照片,帅呆了,美极了,可是校服背后凝聚了会敏夫妻以及很多不知姓名的友人多少的爱,每个孩子三套九件校服,一顶帽子,大到面料小到名标,扣子,拉链,抽绳,每个细节都浸透着爱,商业社会做不到的,在颐和全都实现了。因为这何止是校服,这是一份深深的母爱。
在颐和,类似校服这样的故事无处不在。颐和学校的咕咚秘书长戴雨玮不辞辛苦,一次次到颐和,亲自为孩子们布置教室,让颐和的很多教室焕然一新,孩子们用上崭新的课桌椅,为了布置学校的阅览室,她亲自陪着工人安装书架到深夜,她不忘初心,因为颐和的咕咚都承诺,不仅要出钱,还要出力,她是咕咚的典型代表。
郑老师说他感动于自己的信念,尤其在建校之初,他一个人抱着大家都不能理解的方式做教育,其中的艰辛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理解。这点我深有体会。当郑老师发起首批颐和咕咚的时候,我就半信半疑,这个社会,真的有这么多人愿意付出不求回报地咕咚一声,为教育做点事?可是很快地30位咕咚满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颐和的咕咚数量不断上升,在有挑选有控制的基础上现在的咕咚已经达到50多人。因为自己是颐和学校的第一批咕咚,又是爱相随的老师,自然对颐和关注得多一些,看到第一年的颐和,不招生,不招聘,原来的孩子走了,原来的老师走了,不知道这个学校的未来在哪里,因为对郑老师的爱,不希望看到郑老师被质疑,我一次次问郑老师,这样能行吗?说心里话,也是这个原因我承担起了颐和教育的责任,我想做点事分担他的压力。可是越走近,越参与,颐和的神奇一次次撞击着我,感动着我。所以我选择不再质疑,因为无私有爱顺应天道,我坚信颐和会创造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郑老师说每一位颐和人都值得敬佩,是的,为颐和的孩子们付出最多的是颐和的老师们,老师们放下舒适的家庭,远离亲人,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全身心地陪伴着孩子,每天我看到“爱颐和”微信群里老师们发的文字,我都被深深地感动着,男老师们像父亲一样给孩子们勇气和力量,女老师们想慈母一样温暖着每一个孩子,今天孩子们出国前又接到郑老师父亲般的寄语和希望,这一切伴随着孩子们长大,远行,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也看到每一位颐和人的成长,清江老师已经成为一个有大情怀的教育家,宋老师的格局跃上了好几个台阶,文月老师俨然已经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徐红老师,满军老师,洪涛老师,梦婷老师,广明老师,芳芳老师,王莹老师,沛芳老师,云路老师,键强老师,张凤老师,丽娟老师,吴极老师,王相老师,林英老师,艳红老师,姜辰丽老师都在不断地突破自己,成长自己。(我发现自己舍不得用等等省略掉老师们的名字,每一个老师都是满满的爱,他们就是这个社会最可敬可爱的人。)爱出者爱返,我们为自己是颐和人而骄傲,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做中国人的教育,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大写的人。我们坚信颐和的神奇才刚刚开始。
高冬梅
2017年10月29日
————————————————————
微信号:zhengweilaoshi(用微信查找方法:手机微信添加朋友功能-搜号码-zhengweilaosh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