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生命,慢慢就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颐和孩子的一些心里话
文:郑委
很多人把“颐和学校”和“心灵小院”两个单位混为一谈了。
颐和学校的定位是想通过实践,建一所中国人的学校,育一批未来的栋梁,办一所真正有爱的学校,做一个有爱的教育的样板抛砖引玉激发起更多人去思考和实践,让中国的教育越来越好,太多人都在抱怨着教育,那为什么我们不能低下头来为中国的教育做些什么呢?哪怕做一点,也比抱怨和无谓的评价强吧。
而“心灵小院”专门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孩子们,真正的为深陷痛苦中的家庭孩子真正的找到一条自我救赎,战胜痛苦,帮助生命觉醒和绽放的道路。现在特别专业帮助此类家庭的组织和机构少之又少,但这些家庭怎么办呢?这些孩子怎么办呢?经过两年多的多种形式的探索,我们特别有信心的去做一家这样的机构,去帮助。
很多人认为颐和学校是一所“问题孩子学校”,这可能是因为把颐和学校和心灵小院混淆了,这是其一;其二,在颐和学校初建的两年,我们没有主动招生,没有主动招聘,有一批所谓的有问题的孩子来到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教师团队,让教师们用爱的力量温暖这群孩子,唯有教师团队真正的有爱的力量能够帮助在困境中的孩子,我相信这样的教师团队才真正有爱,事实证明两年的沉淀是正确的,尽管遭到了很多的不解和质疑。现在强大的有爱的教师团队建立起来了,我们就正式接受来咨询上学的家庭,我认为一所学校的核心不是孩子,而是一群真正懂孩子,爱孩子,自己就具备生命力量的教师团队,我们对孩子的挑选比较严格,我们要用爱的力量培养一群真正大写的人,我相信时间可以证明这一点;其三,在我心里没有问题孩子,但很多孩子真正生活在“痛苦”中,痛苦不是财富,战胜痛苦才是财富,任何一个成功和优秀的人,都是一次一次面对挫折,失败和痛苦站起来的人,我们办“心灵小院”接收的不是问题孩子,而是陷入痛苦的孩子,如果用爱的力量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我相信,他们的人生会更加的美好,真正从痛苦中觉醒和绽放的孩子,我们会优先让他进入颐和学校,因为这样的孩子充满着生命的力量,未来成为栋梁的机会更大。这就是“成功不要太早,失败不要太晚”的深刻含义吧。
没有经历过战胜自我,战胜挫折,在失败中站起来,在伤痛中重新振作的人,怎么能够真正的拥有有意义的人生呢?看看颐和学校和心灵小院孩子每天写的感受,你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孩子的深刻和内心生命的慢慢觉醒呢?能够看到生命,触摸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孩子,未来怎么能不优秀呢?
旨在培养未来栋梁的颐和学校和旨在帮助陷入痛苦中的家庭的心灵小院,这里没有学生,只有孩子,这里没有阶层,只有生命。心灵小院负责修养生息,颐和学校负责生命成长(A班),自学自律(B班),放飞理想(C班)和展翅高飞(D班)。
我会更好的爱每一个生命
文:颐和的孩子
李想
在颐和学校待了一个学期,一直期待有新同学的到来,终于,新的学期开始了,也迎来了一群新朋友们。
在这次的新生欢迎会以前,大家都相处了一段时间,也一起参加了一次拉练,彼此的感情都是有基础的。但尽管如此,对每一个生命还是不太了解,这次的新生欢迎会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了解的机会。
我觉得,这个新生欢迎会最打动我的部分是宋希军老师对同学们的分析。宋老师的分析并不是评价,也不是批评,而是给予一个生命最深的理解,最打动人心的温暖。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生命都有属于他的幸福与痛苦,人生在世,需要的只不过是有一个愿意倾听你的人,一个从心灵上拥抱你的人。这种最美好的感情,被人们称为“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感情,创造出世间的无数美好。
听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分享,倾听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故事。了解到,原来看上去乖巧可爱的小生命背后,却也经历着生而为人的痛,历经着上天给他的考验。郑委老师说过:“痛苦本身无法让人成长,唯有战胜痛苦才能。”听完他们的分享,心一阵绞痛,眼泪几度要流下来,真的很心疼,原来要展翅高飞的生命,却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东西,沉重的无法呼吸……
我与芳芳老师讲了我很心疼他们,芳芳老师跟我说:“老师其实最希望你能够心疼你自己。”
回想所有自己的感受,上述的何尝不是自己,我觉得他们需要的,正是我需要的,我觉得他们背负的,不正是自己以前背负的吗?绞痛的心疼,就是一种对自己的体谅与安慰,想到这,我更想好好地爱每一个生命,好好地对每一个人,只因他们都是自己的镜子。
我爱你们,一起成长吧!
看到生命的不易和美好,我要拥抱生命
文:颐和的孩子
轩冰
2017年2月27日迎来了颐和有史以来最大的新生欢迎会,这次欢迎会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很震撼,也很感动。
首先我很感谢烨桦,她制作的PPT,很精美,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老师办公室制作PPT,
很不容易,咱们烨桦真是厉害!
这次的欢迎会颠覆了我对很多新同学的印象,很感谢颐和学校举办这次欢迎会。没有想到心灵小院新来的两个伙伴,外表吊儿郎当,什么都不在乎的谷林蔓和弓桂阁内心原来如此美好和脆弱,两个当时在校的好学生变成如今这番模样,真不知其中经历多少伤痛,她们说很感谢宋希军老师,我也是。
之前一直印象很差的曾羿霖,在台上一直隐忍的哭泣,我当时真的很感动。宋老师对曾羿霖进行分析之后,我终于恍然大悟,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行为终于一一对上号了,有时间真的很想听听他的故事。以前他在我印象LOW到低谷的他,在欢迎会之后突然变得光芒万丈,闪闪发光了起来。很心疼他,我们都爱他!(郑委老师:其实每个生命都是光芒万丈的,闪闪发光,因为生命是平等的,冰冰知道吗?你慢慢的看到了生命,这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生难以达到的境界,而你有了,心中有爱善良的你,快要拥有更强的生命力量了,期待着你大哭一场呢,颐和学校的每个人都张开了双臂迎接着你呢。)
还有一个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同学,徐子宸。他家里很穷,离学校又远,但他却很懂事,很实在,很温暖。跟他莫名地觉得有些相似感,可能因为家里都穷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觉得放在他身上很合适。他为了给家里省钱,说不回家了......为了给家里省钱,开学以来他没有换过衣服,裤子一直是军体裤。他的声音也很好听啊…我很想去抱抱他,但我不敢...…对比他我很惭愧,同是穷人家的孩子,我却为家里添了很多负担。对不起爸爸妈妈。谢谢你徐子宸。
清江校长说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故事,但仔细想想好像没什么好写。对比他们我是如此的幸运。这次欢迎会让我看到了自己,谢谢颐和了。
思路很乱,老师将就着看,谢谢老师。
突然想到还有烨桦,她看着如此可爱懂事,却缺少父亲的陪伴,她的心事从不跟我们交流,心疼她,抱抱她。我很喜欢她,希望她越来越好,开心快乐。今天跟NANCY老师说颠覆了很多同学的感受,她说因为看到了生命的不易和美好,我想也是吧。我想看到更多生命的美好,从而去拥抱他们的生命。
让自己的生命如花般绽放
文:颐和的孩子
徐子宸
昨天,全体师生都参加了2017年的“新生欢迎会”。每一位新来的同学都上台了,当然,我也上去了。我不觉得紧张,因为在这几天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中让我感觉到了家的温暖,我仿佛到了另一个家一样。(郑委老师:有爱才有家,有爱才是家,当孩子们都说颐和是家的时候,我想颐和学校的灵魂就存在了。)我本在台下时看到别的新同学因想家而泣,自己是不会有感触的。可我上台后,仿佛身体不受我自己的控制一样,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就在前两天,同学们都还在讨论三月底放假去哪儿玩,回家后怎么办等等,可我却偷偷的哭了,因为谁不想家呢!可我却回不去,原因很简单----我离家太远了。(郑委老师:子宸,特别特别想家的时候,我们就回家,好吗?而且要坐飞机回家,飞机票郑委老师个人给你出,好吗?未来你长大了,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的话,你再还给郑老师,你说好不好啊?)
前年我便来到这所学校,一眼就觉得这就是我所想的那一所学校,可却因为交不起学费所以离开了这儿。两年后,我又来到这里,这一次我的梦想实现了,我面试通过了,留了下来,父母、老师都为我感到高兴。但所谓“选择一些东西,就必须丢弃一些东西。”在这儿学习无疑是与父母长期的分别,直到昨天开完新生欢迎会我才意识到:在这儿我也是在家里,这儿也有着一群关心他人的“家人”在这儿。我认识了一帮好舍友,大家真的亲如一家,互相帮助,互相帮助,老师也与我们那里的老师大不相同,有原则和底线,同时,也付出真爱,却不求任何回报……(郑委老师:爱的本质就是无条件,有原则,孩子在颐和学校短短的时间就已经非常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一点,我特别感到自豪。子宸,冰冰,我还想告诉你们,我和其他爱相随的老师们,还有一些爱心人士,刚刚捐献了100万建立起来了颐和孩子助学基金,专门帮助优秀的孩子,如果你足够的优秀,我说的优秀不是努力也不是急功近利的成功,而是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爱的人,拥有生命力量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和能力去追求梦想,去感动别人,未来愿意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贡献的人。我们对这类的孩子都会主动帮助的,包括出国留学也没有问题,有很多很多有爱心的人愿意帮助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把我们对你们的爱传递出去。)
我已经很久没有哭过了,但昨天却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我不觉得害羞,也不觉得丢人,反而觉得这是一种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所在,我希望在颐和不仅可以学习好,而是更好地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每个人18岁时都要离开,我已经是14、15岁的人了,只能再呆3、4年了,我不想有遗憾。也许现在说这些有些为时过早,但我坚信我会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努力成长,最后让自己如花般绽放。清江校长说得好“不要问,就去做,出了错,再去改。”人不怕犯错,犯错,证明你还有进步的空间,出了错不怕,但得去改,改正了的错误才是真宝贝。我在学校中定会犯错,并让他们变成真宝贝的。
我爱这所学校,爱这里的每一个人,我相信,我定会越来越好的。
颐和永远是我生命的栖息地
文:颐和的孩子
曾羿霖
昨晚,是我从十七年赖以生存的家来到颐和上学的第九天,在这一晚,学校为我们这群新生举办了新生欢迎会。在时长两个多小时的欢迎会上,我看到了亲如一家的兄弟姐妹之情,同学们相互了解、理解、接纳,从互不相识到互不认可,再从互不认可到了解最后熟悉,成为可以相伴终生的挚友,情同一家人。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如何敞开胸怀以包容和理解的爱来接纳他人,因为每个生命都是美好的,都心存善念,都值得我们去心疼、爱护、关怀他。
在其余新同学的分享中,我清楚看到了在他们那坚硬外壳下脆弱、柔软的心,也体会到他们生命历程的艰辛与不易。其实在他们分享的话语中,我都能与其产生共鸣,看到在他们身上投射着自己的身影,当他人潸然泪下之时,我也会不禁热泪盈眶,甚至会在一起抱头痛哭,泪水或许是充满苦涩的伤痛,也或许是充满着甜蜜的喜悦,彼此之间紧密相拥,让爱的温度在相互之间缓缓流动,在那一刻,自己多么希望能把这份真情永留于心间。让时光的脚步永远停留在那真实的一刻。
最后,最后的总结,颐和学校永远都是我生命里的栖息地,我的心之所向,虽然自己总有一天会展翅高飞,会远走高飞离开这片温暖有爱的净土,可我的心已经在颐和播种,等待着生根发芽,让这颗心在颐和成长为苍天大树,永远地留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A班的兄弟姐妹们我爱你们。广明妈妈我爱您,永远爱您,感谢生命有您!MUA!!!么么哒~
颐和,让我感觉学习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情
文:颐和的孩子
宋烨桦
一直很期待来到颐和,这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与之前的完全不同,即使是冬令营和夏令营也是有些不同的。本来来这里,很担心和宿舍一起住的人,不知道怎么去交流。不管在哪里,相处需要好久,但是我刚刚来到这里,我就感受到了老师的热情,同学的热情,让我感觉到非常的惊讶。
没来之前非常担心尴尬,我不喜欢认识新的朋友,但是我真的非常高兴认识他们,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的,从我刚进门就感觉到了温暖,这种感觉是从来没有的。虽然来这里不适应,但是我完全不担心,反而我享受去适应这里的过程。在这里我第一次觉得学习是件开心快乐的事情,刚来的时候看到英语上和他们的差距,是非常害怕的,虽然所有人都给我说不用担心害怕,但是我的水平没有办法不去担心。每天都觉得学习的时间好少,一直在挤各种时间,老师让我休息慢慢来,休息一下,但是不去学习的话完全静不下心来去休息。每天午休去读英语才能觉得这一天没有浪费,我知道我太着急了,我会慢慢调整的。虽然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一定会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的。
在新生欢迎会上,看到老师在认真观察,去了解每一个人,再一次感受到被爱的感觉,在这里每天都能感受到被爱的感觉,看到她们上去拥抱,这种感觉真的很温暖。每天的暮省,都让我感到惊讶,每个人做的一点小事,都有人注意到,并去感谢。让我觉得帮助他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和很多有力量的人生活在一起,我相信我以后一定会有很多力量,然后去给他们帮助。
直面自己还会痛,但我早已不怕
文:颐和的孩子
徐怡格
我最初遇到每一个人的时候,我都不会在他们面前展现出自己的真实状态,我也不会很快就接受大家。我甚至会因为一些外在的东西(他的举止,行为,言语)而讨厌别人,看不惯别人,刻意避开别人。我在认定这个人会对我做出伤害时,我就会躲避(比如曾经的云路老师,现在的程程),我总以自己的主观感受为重,不过多理会别人背后的真实状态。
其实在自私层面,我仍有一些问题等待超越。可是宋老师和清江老师在分析每一位新生时,我真的被触动。在前几个月里,我最了解蕴迪,所以我最心疼她,我最愿意帮助她。后来接触到了现在宿舍的冰冰,想想,高菁,烨桦后,我逐渐了解她们,心疼她们,愿意帮助她们。其他的新生,之前了解很少,连名字都不太清楚。后来我才发现大家都不容易,都很脆弱,都受过伤,内心都有痛。我是一个有痛的人,怎么能不感同身受呢?因为我知道她们会明白我的不易,我也理解她们的伤痛。
在欢迎会上,每一位上台分享的孩子都是真实的,渴望爱与力量的。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研十三的自己。学校不就是给我们的研修班吗?在研十三里,我们倒地痛哭,我们真实表达,我们疯玩疯耍,我们抱团取暖,我们撕开伤口,我们直面痛苦,我们迎接绽放。在学校里,我们都会一遍遍的经历这些过程吗?在爱的浸泡下,我相信大家都会阳光快乐起来,因为“爱,心,信”才能解决一切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缓慢而痛的,压抑多年的伤口怎么会一瞬间痊愈呢?又是迅速的,突然有一天都烟消云散。
这几天,这几周里,我有时还会为自己不够好,为嫉妒别人而难过,我的问题仍存。不过我有一颗肯克服、勇于克服的心。直面自己对我来说还是会痛,不过我可以也愿意接受这种痛楚。我坚信在漫长的岁月里,突然有一天我可以超越一切问题,不再沉浸在过往的阴影中,展翅高飞,直追理想而去。
微信公众号名称:郑委老师(用公众号查找方法:手机微信添加朋友功能-查找微信公众账号-郑委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