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敬畏,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生活在爱中
文:郑委
念念是爱与幸福大家庭比较有名的一个孩子,她是我比较敬佩的一个孩子,因为无论她遇到任何的事情,她都没有停下来自我生命救赎的道路,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太难能可贵了,我在思考,如果我在她这个年龄,遇到同样的困难,我会如她般顽强吗?
念念的父母发生着改变,念念本人也发生着改变,当父母的改变开始影响念念的时候,念念内心中也升腾出力量,她在两个月前在爱与幸福很多家人的捐助下,来到颐和学校上学,刚刚来到学校,一如之前的努力,但这样的努力下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因为孩子内心世界的伤痛还没有完全的化解,孩子的内心力量还远远没有达到实现自己个人目标的程度,慢慢的,问题出现了,念念不断在学校制造出来或大或小的矛盾,慢慢的把自己推向着痛苦的深渊,说实话,这是我等待的结果,颐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孩子,我都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而且我一次一次的对很多人说,我要把颐和的孩子培养成未来中国的栋梁,我不是说说而已的,所以,我盼着每个孩子都能够真实的面对自己,都能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问题中成长,在错误中成长,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未来才是真正优秀的孩子,而这个过程中不能没有“爱的力量”和“信的力量”陪伴孩子,我努力的让颐和学校慢慢沉淀出有爱的人,有信念的老师就是这个目的,孩子们真正的感受到爱和相信的力量,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内心开始拥有爱和信力量的时候,这个孩子就真正强大起来了。
上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识,上学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强大而优秀的人,成为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如果一个孩子有知识有学历,但没有爱,没有强大的内心,没有情感和精神的追求的话,我相信他也不会拥有美好的人生。
终于,念念的问题爆发了,很多孩子和老师都不能接受念念因为内在自我的痛苦而展现出来的外在不良的行为,让我欣慰的是,老师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非常一致的决定“不能让念念逃避问题而回家,如果孩子回家了,可能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我为颐和学校老师鼓掌,念念自愿离开其实对学校是一件轻松的事,而对念念本人却是影响一生的事情,颐和一定要成为敬畏生命的地方。我邀请念念来北京幸福吧找我,未来颐和学校的孩子出现任何问题,我想“到幸福吧找郑老师”都应该成为他们的选择。我已经连续出差20多天了,本应该直接飞往青岛的,在空闲了两天时间中,我专门又飞回了北京一趟,身体特别疲惫,但想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可能因为这一次见面会焕发出生机,我感觉特别的值得,内心充满力量,我想告诉包括念念在内的每一个颐和的孩子,你们都值得我这么做,都值得老师们这么做,因为你们美好的生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爱。
我见到念念时,明显能感到她内心的痛苦和对我的期待,一开始,她就说自己反思了,她说了她的两个反思,第一,内心再痛苦也不能搞事情了不能伤害别人了;第二,要换种新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别人了,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我告诉她,这样的反思是好的,但还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只是在行为层面上给自己了些决心和保证,如果内心问题不能解决,其实很难做到这两个反思所涉及的行为。我让她举个例子给我,孩子说,社会实践课,学校幸福吧选经理,大家自荐举手,她特别想当经理,但没有举手,特别的后悔和痛苦,同时,当别人当上经理之后,自己又不甘心......
我就这个问题来让念念看到自己,我和念念说,“念念,你想一想,这个事情所有的可能性的发生的结果最终都可能演变成问题”,我给了念念四个可能,第一,举手当经理,选上了,以念念的心态会有特别大的压力,怕做不好,这样的情绪,一定会在某些事上和特定的人中发生矛盾;第二,没举手,没有当上经理,会特别的后悔和自责,抱怨自己,伤害自己,在工作过程中会演变成抱怨和矛盾;第三,举手当经理,做不好,会特别看不起自己,没法收场,最后演变成情绪和矛盾,第四,没举手,没当上经理,如果别人当上经理,内心还有嫉妒产生,最后会演变成情绪和矛盾......
我这样和念念分析,就是想让念念回忆这些年她所有痛苦的根源,无论她如何努力,最终永远生活在“压力”,“自责”,“看不起自己”,“嫉妒”的情绪状态中,念念听我说眼眶湿润了,我看到了她内在的痛苦。
我轻声的和念念说,“你的核心问题是讨厌自己”,当念念听到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流泪满面,眼泪不会欺骗我们的心,我知道此刻的念念可以直面自己,但直面自己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这个时候的念念内在的痛苦可能只有她一个人能够了解。我接着轻声的说,念念你自己内心永远都有一个声音,这个声音让你个更加痛苦“我什么不能做到大家都满意呢?”这时候的念念又一直在流泪。旁边的玉梅老师和钟清起身开始拥抱哭着的念念,让念念感受到无条件接纳的爱的力量。
我接着告诉念念,因为这样的真实自己,造成了念念这些年的行为模式——总想着努力让自己和大家满意,所以特别的努力,内心力量又不够,所以总是在“压力”,“紧张“,”嫉妒“,”不满意自己“的心态下努力,遇到所有让自己不满意的人和事之后,先采取”忍“的方式,忍是为了大家理解和关爱,但忍着的人怎么会得到理解和关爱呢?别人又怎么知道他的需要呢?当忍不住的时候,就开始”闹“,制造各种事端来发泄自己内在的情绪和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的心,闹完之后又极度的后悔和自责,采取”哭“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等哭完了以后发现还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然后开始对事件中的人产生”厌,烦,怨,恨“的心态,把自己置于了大家的对立面,慢慢的周围的人也就开始对念念产生”厌,烦,怨,恨“的心态,形成恶性循环,这其中隐藏的最深的是,念念对自己有深深的”厌,烦,怨,恨“的心态。
念念一直在流泪,我告诉念念,以前在家里一直都是这样的折腾,折腾的目的就是为了父母能够给予温暖和力量,而父母给不了就一直痛苦着,现在离开家了,环境变了,人没有改变,这样的循环依然存在,现在遇到问题,想回家了,其实是逃避面对真实的自己,想爸爸妈妈才是想家,不想爸爸妈妈的想家其实就是逃避成长。念念告诉我,闹完了不想回家了,因为她知道回家会更加痛苦,她现在特别希望自己得一场大病或者一下子抑郁,让自己可以逃避痛苦,听着她诉说,我无比的心疼,哎,如果念念是我们家的女儿怎么会这样呢?我相信念念的父母看到这句话会难过,其实这也怪不得你们,因为在你们的原生家庭中,你们也没有承袭真正的爱,念念的父母这两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巨大的变化,他们一样值得敬佩。
我问念念,”你错了吗?“,念念说:”我错了“,我问”错了应不应该道歉?“,念念很坚定的说”应该!“,我问”你会道歉吗?“,念念弱弱的说”不会,“,我温柔的问她”为什么你不会呢?“,她说”第一,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自己内心不强大,第二,道歉了会更加看不起自己,特别的痛苦,害怕这样的痛苦,第三,道歉了,学校的老师可能会原谅我,可同学会看不起我,我伤害了他们“。念念很清楚的知道,刚到学校的时候,遇到事情总会道歉,很多次道歉后,问题总是重复的发生,她发现道歉也没有用了,很多人也不相信她的道歉了。
是啊,孩子什么都懂,其实,道歉解决不了问题,要解决的是孩子内心对自己不满意和讨厌自己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爱的力量,需要孩子有勇气直面自己,这次的问题就是良好的契机。在这个时候,我给念念的性格做了个总结,念念听的很认真:”任何事都想努力做好,都想让大家满意,但总也不能努力做好,总也不能让别人和自己满意,做事过程中,首先,对自己高要求;其次,不断的在压力,自责,内疚等负向情绪中努力,第三,遇到问题先忍,再闹后哭的行为模式不断的重复,第四,最后就特别想逃避,逃避不了就把自己陷入到极度的痛苦中无法自拔“,不上学就是逃避,而逃避最痛苦的是,只能逃避回家,而家里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爱的力量。
念念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其实就是因为父母从小到大的教育出了问题,父母内在世界充满了欲望和恐惧,从小到大对孩子期望很高,孩子一直努力,而且一直努力是班里第一名,还多才多艺,同时父母又害怕孩子不优秀,孩子有一点退步和做不好,父母会失望,甚至对孩子会抱怨,批评甚至打骂,慢慢的孩子形成了一个在压力中努力,在害怕中努力的状态,孩子内心世界没有力量,力量一点一滴的消逝,突然一天孩子努力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期望,同时父母又接受不了孩子,孩子自己也接受不了自己,孩子内心世界崩塌了,孩子陷入到极度的痛苦和绝望之中,开始无休止的折腾来得到从小到大父母应该给他的爱,父母给不了,相互伤害着,一直持续不断。好在父母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改变自我,孩子从困境中走出来,到了颐和学校,开始了更加直面自己的,艰难痛苦的自我救赎的道路。
我问念念,”你想要什么?,“念念说:”我想要爱“,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哭了,哭着说”我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爱与幸福我感受到了,到了颐和我也知道很多人爱我,可我自己总是瞎闹,我特别讨厌自己。”我,玉梅老师和钟情轮流抱着念念,我们心疼这个孩子啊。念念问我“郑老师,我这么不好,你会不会讨厌我啊?”,我告诉念念,我不会,每一个愿意改变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这么小年纪的念念在努力自我救赎,而且这几年变化这么大,我很喜欢她,颐和学校的每个孩子我内心都很爱他们,我在等待时机,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未来优秀的人。我有信心。
我告诉了清江未来我们的老师如何陪伴念念,念念是颐和的孩子,每一个颐和的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颐和学校要做的事情就是用爱的力量陪伴更多的生命真正的成长,让我们的孩子们心中有爱,有力量成为未来中国的正能量,在颐和学习生活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爱中。
我征求了念念的意见,把她的情况发布到博文上,这也是念念勇敢直面自己的开始,念念加油,颐和学校加油,每一个孩子加油,让我们在爱中真实,在真实中获取爱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名称:郑委老师(用公众号查找方法:手机微信添加朋友功能-查找微信公众账号-郑委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