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朋友,“爱上·幸福吧”请您喝杯咖啡
——感恩佛山郑仪带给我们的温暖
文:郑委
“爱上·幸福吧”有两杯最有特色的咖啡,一杯是“挂在树上的咖啡”,一杯是“贴在墙上的咖啡”,“挂在树上的咖啡”——表达的是感谢,感恩和思念,你可以来到咖啡厅的现场或者在微信上(微信号:aishangxingfuba),为你想感谢,感恩和思念的人点一杯咖啡,写好美丽的祝福卡片,拍照发给你思念、感谢和感恩的人,同时把美丽的卡片挂在“爱上·幸福吧”的幸福树上,传递温暖和爱。当你来到幸福吧,看到幸福树,看着树上挂着的那些祝福卡片,瞬间你的心就会温暖起来。如果“挂在树上的咖啡”传递的是“感谢,感恩和思念”的话,“贴在墙上的咖啡”传递的就是“爱和承诺”了,你来到“爱上·幸福吧”,可以为陌生人点一杯咖啡,写上一场承诺卡,贴在墙上留下微信号,来幸福吧的每一人都可以从墙上摘下一张承诺卡,免费品尝你为陌生人点的咖啡,当陌生人看着承诺卡上写着类似”你不认识我,我给你点了一杯咖啡,希望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力所能及的帮助周围的人,让我们的世界因为你而更加美好。“时,陌生人会不会因为这份感动而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呢?
我本以为“挂在树上的咖啡”和”贴在墙上的咖啡“会一样的多,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挂在树上的咖啡“远远多于“贴在墙上的咖啡”,说实话,开始时我是有些失望的,这种失望的感觉我很快调整了过来,因为我知道我的失望来自于对家人们的高要求高期望,“挂在树上的咖啡”点给的是熟悉的人,“贴在墙上的咖啡”点给的是陌生人,尽管为陌生人点一杯让我们社会更温暖的咖啡更能看到一个人的无私和格局,但为熟悉的人点一杯“感谢,感恩和思念”的树上咖啡不一样能够让社会更加温暖吗?从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自己修行还不够。
这几天,爱与幸福大家庭的各个微信群里被一篇文章刷屏了,我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文章描述的主人公“郑仪”我很熟悉。只要见到郑仪,她都会笑着和我说“我们都是老郑家的孩子”,我每次听到她这么说都特别的温暖,我和郑仪见面不多,但每次我都会听她讲她的故事,从她的故事中我看到了这个生命的美好,我特别喜欢这个“老郑家的孩子”,这一次她来到幸福吧,为陌生人点了365杯“贴在墙上的咖啡”,她真的以实际行动在传递的爱,今天我想邀请看到文章的人来到幸福吧,来喝郑仪为你点的咖啡,来的时候你直接说“我要和郑仪给我点的咖啡,我要把郑仪的这份美好和爱传递出去”。
“爱上·幸福吧”是个社会性企业,所有的收入将全部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所以你在这里消费的每一分钱都在为社会做贡献,很多人担心“爱上·幸福吧”的经营,而我自己特别的乐观,一来,不是什么事情都是用钱来衡量的,能够传递美好和爱那才是最重要的,我就是这样的性格,能传递多长时间就传递多长时间,结果不重要,过程最重要;二来,真正有爱的地方,一定充满着吸引力,爱的神奇会吸引更多像郑仪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多起来,爱就凝聚起来,“爱上·幸福吧”就会成为大家的心灵家园,这就是我想要的。
你有没有想感谢的人,给他点一杯“挂在树上的咖啡”吧,你想不想让这个世界因你而更加美丽,给陌生人点一杯“贴在墙上的咖啡”吧,别人给你点了“挂在树上的咖啡”你有没有传递这份温暖给更多人呢?喝了陌生人“贴在墙上的咖啡”你有没有同样也点一杯贴在墙上传递美好呢?
感恩“郑仪——老郑家的孩子”今晨给我带来的感动。“爱上·幸福吧”——接受爱,付出爱,让爱循环的地方。
(“爱上·幸福吧”微信号:aishangxingfuba,可以加微信为你爱的人和陌生人点一杯咖啡。)
陌生的朋友,请您来喝杯咖啡
第三届志愿者培训大会已经结束,然而爱还在延续。5月18日,北京“爱上·幸福吧”,有人预约了365杯咖啡,这是给陌生人点的咖啡,为了让更多素不相识的人能走进爱上·幸福吧,感受这里的爱和温馨。
你我素不相识,但我为你送上祝福。这位有爱的家人是谁呢?
这位家人,开始一直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只说自己是“老郑家的孩子”。
老郑,是郑委老师。
这个“孩子”,后来终于打听到,她叫郑仪,来自广东佛山。
给亲人、朋友点咖啡的一定很多,因为我们都有想感谢、想祝福的人,可是给陌生人点咖啡,一点就是365杯,这是只有爱满自溢的人才能做到的吧。昨天,辗转联系上了郑仪,从她平淡平和的片言只语中去感受,从她的微信朋友圈中去找寻,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大情怀。
“因为有您,所以有爱,人人都是志愿者,才是爱与幸福人生的境界。被老郑家孩子们星星之火吸引到北京,又被星星点灯感动。逛逛爱上·幸福吧,用温暖的心为您存了一杯墙上的咖啡,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墙上咖啡诞生。”——这是郑仪的心声,来自她的微信朋友圈。
这是一个辛苦做生意但是热心慈善事业的人。她说做生意其实真的也很辛苦,也很累,甚至不得不满身铜臭地在商界打拼,但是辛苦挣来的钱花在慈善上从不吝啬,因为她知道,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真的很多。
这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孩子们分别念高一、初一、四年级。由于爸爸妈妈很早就给孩子们立下规矩:爸爸妈妈不会有钱留给你们,我们的钱要花在慈善上面,所以你们不要等着当富二代。爸爸妈妈是创一代,你们就是创二代。于是,孩子们很早就开始努力打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孩子们放假会和自己的同学结伴去找零工,相互打听,有亲戚送盒饭的卖花的,他们自动加入这些行列,用劳动赚取报酬,更是赚取人生中宝贵的体验和经验。她说,两个女儿也很刻苦很努力;她说,富养女儿不是金钱上的富养,而是精神上的富养,多给爱才是真正的富养。
这是一个崇尚中国传统文化、追随星云大师多年的人。她说,现在她最崇尚的伟人有一个半,一个是星云大师,半个是咱家的老郑。为什么是半个?她说星云大师90岁了,而咱们的郑委老师才30多岁。30多岁的人,能够这样一路辛劳一路操持,不为名利,只为着别人的幸福,不容易。她坚持一句话:以德服人,厚德载物。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让更多人分饮一杯这样的甘露滋养自己的心灵,她还曾助印《中华文化与佛教宝典》,让爱传递。
对了,她还有一个身份,是颐和学校的“咕咚”。
她还寄语“爱与幸福”的家人们,跟着郑委老师一定没错,坚持与人为善,不伤害不妨碍,把衣食住行的每件事都当成修行,相信“突然一天”就会到来。
微信公众号名称:郑委老师(用公众号查找方法:手机微信添加朋友功能-查找微信公众账号-郑委老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