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爱如山——一个落后生的父亲在家长会的演讲

(2013-04-09 07:27:06)
标签:

郑委老师

家庭教育

父爱如上

后进生

孩子问题

分类: 爱与幸福知识类

父爱如山

——一个落后生的父亲在家长会上的演讲

文:来自微信群 点评:郑委

 

父爱如山——一个落后生的父亲在家长会的演讲

  

    好朋友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这篇文章《一个落后生的父亲在家长会上的演讲》, 我觉得文章写得特别好,真心、真实、真情,真的很打动人,我自己在文章上做了些点评: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几位家长朋友一定是分别代表不同的层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家长讲几句话,所以我的讲话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检讨。(郑委老师:我喜欢这句话“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让人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悦纳和信心。)

    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付出很多,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所以开始我力图对孩子的学习不干预,抱定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坚持不在外边报班,相信自己的教育。结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经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长时间的愣神,作业常常耗到十到十一点。(郑委老师:通过这个家长的描述,我初步判断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关注学习比关注生活多,可能属于生活上包办的家庭,孩子的责任心和非智力因素不太强,孩子尤其缺少内在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说明家长平时给予的欣赏和认同不够,同时家长没有给与孩子更多切实可行的帮助。我在《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一书中关于“学习”的论述中有一句话值得大家思考:家长关注"学",孩子不爱"学",家长关注"习",孩子喜欢"学"。)

    于是,终于放弃原先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了呵斥、不满和哭泣(郑委老师:家长关注学习而没有得到收获后的必然状态,这种状态更多的出现在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衔接过程中,幼儿园时家长有各种教育理念,孩子上小学后家长的教育理念大部分都不管用了,就开始只关注学习本身。其实,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并不系统和不具有可操作性。)

    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暴躁,黔驴技穷时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每当打过孩子,尤其是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的时候,每到看到这个平时那么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跟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而这个他是自己的宝贝,自己的唯一,此时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郑委老师:为了学习打孩子,只能说明家长实在没有办法了,从这一方面说,是不是可以说家长“无能”了呢?哪个孩子不想好?可是到底怎么才能好?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有温馨的陪伴,有不时的鼓励,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改正不良习惯或养成好习惯,一切急功近利的教育注定都会失败。这个段落看出了孩子和家长双方都不容易。)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当年,看自己当年写的文章,还是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后悔是真的。我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放弃的坚韧。(郑委老师:孩子永远比成人宽容,无论我们怎么对待孩子,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大部分孩子都会无条件的孝顺父母。)

    最后,我还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几个我的观点:

    1、接受我们的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无论什么样的现在和将来,但你总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优秀的父母就一定有优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样可能有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这个人类社会也太不公平,这个社会的结构也太稳定。(郑委老师:这个观点我不是很赞同,这里面有一个对“优秀”的定义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把“成功”和“优秀”相提并论了,很多农民没知识但很有文化,很多成功人士有知识但是不一定有文化,优秀在于内在的素质和修养,是做人的沉淀,成功在于外在的收获和结果,成功的人不一定是优秀的人。)

 

     不是所有的好习惯都是父母给的,要不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别;也不是所有的坏毛病都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我的经历就是一个例证。(郑委老师:为什么同一对父母的孩子有天壤之别?因为父母对待每个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尽管很多时候父母会认为是相同的。老话总说:老大倔,老二奸,老三猾,为什么呢?一般情况下,父母对三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父母要求老大多干活还要让着小的,老大心想“凭什么啊”,长期下来老大很有责任但性格倔强;老二呢,老大被爱过,老小正被爱,老二总是处在缺爱的环境下,因此老二总爱动心思;老小呢,父母要求大家都要让着他,同时父母对老小更多的宽容,老小就有些“狗仗人势”,做事情不计后果。家长是孩子的因,孩子是家长的果。)


    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你就只能有什么,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遗传就会有变异,一切可能的现在都在上帝能够忍受的正常的范围内,我们只有接受,但,既然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只能最爱她(他),给他你能够给他的最好的教育(郑委老师:说得好!最好在爱他前面加个“无条件”。)

   2、也许可能是一种幸福,别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许有这样两种情况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聪明、漂亮,有好习惯、善于自我控制,学习从不让你操心,老师夸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你的确很幸福。(郑委老师:这也不一定,学习好的孩子要关注他的抗压、抗挫折和道德的培养,我们看到跳楼的往往是平时学习好的,同时学习好的孩子有一些很自私,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最终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不是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个发言的爸爸的教育理念偏重于“学习好就是好”,有些片面。)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况,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读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县里的中学,我的父亲骄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妈妈感觉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当我每周背上煎饼要离开家的时候,她都那样的不舍,抚着我的背说,孩子你学习好,有出息,将来可是要在天边工作,妈见你的时候就少了。妈妈的这句话不幸一言成谶,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她的身边。这不是诅咒,这是一种可能。(郑委老师:感动!)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这么优秀,你要教育,你反复教育,你要耳鬓厮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说的话多,我以为所有的天伦就在于在一起,这不是幸福么?孩子成人之后,彼此亲近的机会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比对别人多一点时间跟孩子在一起,也许就是幸福,千万别像我先前那样,让呵斥和哭泣成为主流声音,把可能的幸福,变成彼此的折磨(郑委老师:说得好!)

     世界上只有最亲近的人能给最亲近的人伤害,而且长久。(郑委老师:我常说“越亲越伤”——亲密度和伤害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千万别用爱的名义去伤害你最爱的人。)

    3、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说的是各个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时候不是态度,是能力。

    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郑委老师:这个比喻非常形象,特别贴切。那为什么学习比不上别人就要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呢?这个问题值得家长们深思。到底为什么?是不是我们成人的价值观有偏差呢?)

    我们承认:升学率也没与这些,学校不因为这个而歧视,但偏偏因为学习你咽不下这口气,你不肯放过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见的差异也是存在的,要不我们怎么没成了爱因斯坦呢?为孩子的未来努力是应该的,别为孩子的未来太担心,大树可以参天,小草也能成绿。为什么会丢三落四?为什么这样磨蹭?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说了千万遍,打了好几场,他还是他,怎么就是不听呢?家长朋友们,很可能不是因为态度,就像学不会、长不高、跑不快一样他做不到,我们只有帮助他进行时间管理,和他一起进行学习生活规划,用表格、用小结帮他,而没有办法怪他。(郑委老师:孩子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态度很好,能力有差异,时间长了,家长教育方法错误了,态度不好了,能力还是有差异。真爱孩子,孩子就会有好的态度,多给孩子切实可行的方法,有耐心帮助孩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问题不要定性(郑委老师:问题定性就是“贴标签”,只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事情,道理不要多讲,孩子需要具体帮助(郑委老师:教育的基本原则,少讲道理多给方法);不用空谈方法,一切技巧都在于做一个个具体的事情,做具体的题目的过程和积累中。


    这一点,之前我似乎已经说透。其实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经知道太多,并不是他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经没有震撼和说服,只能转化为反感。其实他们需要具体的帮助,就像我前边做的那样。(郑委老师: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缺少智慧,找不到方法,这就需要家长“静下心来”去“思考”、“讨论”或“求助”了。古人讲“静能生慧”,只要是焦虑和心急的家长,就很难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我特别想说一句,孩子们报的辅导班,有没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觉得如果他在学校听不进去,他能在外边听进去么?而且,一周一次,间隔太长,内容自成体系,跟学校老师的内容不一致,得不到巩固,不如把每天的作业处理好,这跟老师的教学同步,而且互为巩固,一个大学生就可能做到。(郑委老师:大量孩子学习不好其实和学习本身无关,和孩子的爱不爱学、会不会学和能不能学有关,家长和培训学校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的问题。   我写过一篇文章《到底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7n.html里面的案例和这个爸爸的孩子很像。)

     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方法适应所有的孩子,我的方法也是一样,况且,我也离成功远着呢?

     5、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郑委老师:说得好!教育是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只要家长不着急有耐心,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对孩子的教育和帮助,我做好了进展缓慢的准备,做好了刚见好转就有反复的准备,做好了一直不见效的准备。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

    当父亲越久,当老师越久,越觉得教育我几乎没有入门,这根本就不是谦虚,真是这样。要不你说说哪一种教育是成功的,要不为什么经常有那种教育方式忽然大热,我们还没有学会,它就销声匿迹了呢?

    尽管我准备好了坚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见效,也许我努力的时候见不到效,也许某一时刻我没有准备的时候孩子忽然成长,既是他成长了,我也不能贪天之功,感觉是自己的成功,影响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谁能说得清?

    但,我要坚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样发育有早晚,说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宁愿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对老人,我们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遗憾。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会内疚和后悔,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郑委老师:最后第5点,我看到了一个父亲的觉醒:

    “没有办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一句话道出了爱的本质——不要希望孩子好,只要对他好

    “说不定,我的孩子大器晚成”一句话道出了爱的前提——“信任和信心”

    “教育立竿见影是神话”——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缓慢优雅,不要着急”

    “不轻言放弃”——一句话道出了父亲的“决心”,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教育孩子也一样。)

 

 

郑委老师推荐博文:

《别把快感当快乐,别把快乐当幸福》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jk.html

《中国家长十宗“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q3.html

《蝴蝶还是飞机?家长你会分男女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nj.html

《怎么让孩子守规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li.html

 

《孙悟空是个好人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ew.html

《不要把快感当快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jk.html

《教育孩子没有特效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d3.html

《妈妈,我活着还有意义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dx.html

《怎样帮助孩子学习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7n.html

《药家鑫是个好孩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a6t.html

 

《不让父母皆祸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9zk.html

《父母皆祸害?!——谁来关心孩子们的心灵》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9x3.html
《孩子,妈妈把你背回家》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2mv.html
《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39a.html
《谁来系统引导中国孩子的价值观》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9gk.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