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小培养孩子做父母的义务感》

(2012-02-06 06:29:37)
标签:

郑委

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如何做父母

如何做家长

    自我在除夕夜写了一篇《我就是一名“教育工匠”》文章,记录我这八年的心路历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又有进步了,这种进步来源于“重新的定位”,一名教育工匠就不应该把自己当回事。我发现最近我又有了很多改变,其中,不用微博了,坚守博客,就是其中之一。微博有它的好处,但很不适合我,因为对于我来说,微博是网络“急功近利”的代名词,它不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它只能让我们的“精神快餐更加精神快餐”,心静了离幸福就不远了,心不静,永远都追求不到幸福。

 

    还有一个转变是我对文字的态度,面对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文章和作品,我越发的感觉“自己的渺小”,因此我想在我的博客上开启“名人名家名篇”的版块,去传播五千年来先贤和伟大人物的作品,当我们真正能体味到他们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人性伟大和光辉时,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精神上的愉悦。

 

   还是从我的偶像苏霍姆林斯基开始吧,他的这篇文章《应从孩子小时就培养他做父母的义务感》是对我个人成长非常有影响的一篇文章,今天早上我用很长的时间把这么多文字敲打到电脑上,是对我自己的再次洗礼,也希望同学们能够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更为重要的,如果不用这样笨的办法,很多人根本无法读到这样的文字。

 

   今晨我是喜悦的,因为在我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是以前阅读时的学习和佩服心态,而是静静的和偶像面对面交流的喜悦,这就是我的进步吧。

 

《应从孩子小时起就培养他做父母的义务感》

苏霍姆林斯基

   

    妈妈领孩子到学校。

 

    这位妈妈...十年前她在学校里学习时一直是:在考试时,走进考试台前,拿起考试卡片,不用准备就可以考试及格,她能出色地回答历史教师的各种提问;对语文、数学、化学、物理同样回答得很好。她是学习的骄傲。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她已是孩子的妈妈了,要给小女儿报名进入学前预备班。她好像猜透了我们的心事,希望知道一些有关她的生活情况。这位年轻的妈妈讲道:

 

    “我在学院学过两年,学习成绩很好。但命中注定出现了另一种情况,我出嫁了,丈夫因工作关系,需要搬家,我于是辍学。与丈夫同居了半年就离婚了。当我向别人谈到这件事时,别人总以沉默表示同情,或者试图用什么顺情的言辞来安慰我。什么同情、什么安慰,我们都不需要。我现在只是非常埋怨那些在我年少时代负责教养我的人。”

 

    之后,这位年轻的妇女叹了口气并沉默不语了。我认为,那些使她波动不安的原因也正是多年来使我不能平静的理由。于是我便问她:

 

    “你有哪些伤心事?”

 

    没有学会生活。本来么,我和丈夫的离异,并不是由于谁对谁失望了,也不是由于,象习惯上所说的”<性格的不合>。我们只是由于不会生活,不会做丈夫和妻子,不管是他或是我都不会。我们不善于相亲相爱;是的,人的爱情是极需要善于培植的。我们简直想象不到丈夫和妻子的爱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向我们讲一讲。我们不会相互尊敬,不会体贴自己身边的人,不会相互忍让,不会使感情服从于理智,不会珍惜生活。啊,善于珍惜生活,这是多么重要的事啊!”

 

     那时,我们和这位年轻的妈妈做了一次长谈。谈话的内容会永远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心灵里。就是现在,当我们着手写家长教育学时,我们想:本书第一页究竟怎样写呢?连第一页也没有,这才遭呢,正如建造楼房而没有地基一样。本来么,的确如此,在我们学校里,最重要的东西却没有讲授过,没有教给孩子如何生活。是的,应当教导所有人,让受教育者知道许许多多有益的和必需的有关历史、科学等知识(有时并不是非常非常需要):如太阳中的物质状况,一立方寸的星际空间有多少物质原子,国王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是什么,什么叫引力...可是一个人应如何为家庭生活做准备,却连一点什么常识都不知道,生活就意味着要做妻子和丈夫,要当自己孩子的爸爸和妈妈。无论是教师,无论是父母都没有思考过这个每一个公民都会碰到的重要的生活学问——人的相互关系,形象点说,我们都忘记了这样的问题:每个人作为人而生下来,但还不成为人,而必须把他培养成人。如何让人这种动物学会思考、观察、理解和追求人类幸福的源泉。每个人渴望幸福,但远非所有的人都愿用劳动去掘深幸福之井,并从中发现新的幸福源泉。在孩子的童年时代,就要教导他们要为其他人去发现幸福的源泉:可是,到目前为止在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开设这样的科目。

 

    假若一位教师把与八年级学生或九年级学生的教育座谈,专门用来谈《年轻家庭中丈夫和妻子的关系》这个题目,那么这个教师就会被看做是一个怪人。可是,当时与年轻人谈论这个题目,确实比讨论亚西利亚国王的陵墓和银河系的中心要重要得多。

 

    当然,你会注意到下面的情况:在高年级上课时,只要一谈到(我们指的是文学课,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教学大纲规定要讲)爱情、结婚、生孩子、于是男、女少年们的脸上就浮现出顽皮的笑意,孩子们开始在窃窃私语...在有关人的生活和对人的未来这个重要的问题上,我看到了大孩子们的轻率态度。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情况应试这样的:在谈到爱情、结婚、孩子、人的那一瞬间,应当产生这样的激情,就象看到了千年历史的艺术古迹时所感受到的一样。我们年纪较长的一代应当学会跟儿童、少年们谈论这种伟大、美好的人类情感——爱情、结婚、生孩子、至死不渝的忠诚之情;谈论死的悲哀和内心的回忆。在我们未学会谈论、思考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是不会培养孩子具有高尚、纯洁的心灵和情感的无知识、无礼貌的环境,早晚会变成孩子的眼泪和愁苦

 

    在最近十年的过程中,我研究了两百个年轻家庭离婚的案例。有一百八十九个离婚案件的原因是由于彼此不善于了解对方。这些青年男女对于相互之间应该善于培养复杂、微妙的感情一事一无所知,而这恰恰是婚后生活所必需的。任何人没有给他们讲过,因而他们不知道婚后要天天生活在一起,生活在一个屋子里,这不是幸福幽会的短暂几小时,而是终身,这是一部巨大的无可与之比拟的创作,是精神劳动,是一种毅力。为此,需要高水平的精神文明、精神培训、明智的学校。

 

    然而,别奇怪,这种学校是没有的。因而,家长教育就缺少第一页(如何做丈夫和妻子)。某些年轻人,对生孩子问题,自己在道义上的、精神上的准备情况,就好像一个连字母也不认识的文盲要去处理哲学问题一样。生活提出了需要,希望在中学高级班增添有关讲述家庭相互关系,结婚、生育子女的文化修养课程。讲课人必须是为感情丰富,精神充沛、道德高尚的人。要用令人折服的事实,在未来的父母面前打开这一真理的实质之门,阐明婚后生活即意味着每时每刻都关联着一个人的思想、心灵以及对人的爱情,开始是对丈夫或妻子,之后是对子女。这是非常复杂和细腻的情感。须用智慧和灵感去理解和体会,仿佛是一见钟情似的,实际上是理解平凡的生活事物。这些平凡事物,需要父母和教师用大量智慧和心血去想孩子灌输。假若我们在青年男女面前真正揭开生活的智慧和复杂的一面,这可能有助于他们变得成熟和慎重些,而不是像现在许多青年人在观点和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轻率

 

    假若委托我为高年级制订《家庭、结婚、爱情、孩子》这个最急需的科目的大纲的话,我愿把有关人类愿望的文化修养问题放在第一位。可不是么,婚后是否善于生活,就是一个人是否善于去爱,去尊敬和体贴你身边的人。这首先表现在一个人能否善于掌握、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否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部分愿望;能否限制自己的愿望。这个世界,曾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天地以便使他们的愿望开花结果;在世界上,只有那些能主宰自己愿望的人才是幸福的。亲爱的父母们,要记住这些,并用这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急忙着离婚的人,首先是那些利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这些年轻人,对他们来说,个人欲望是高于一切的。亲爱的父母们,我们要传授给孩子们的学识,正是深藏在我们内心的一页《年轻的家庭中,夫妻的愿望要和谐一致》。这篇文章中,要分析在年轻家庭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据所援引的可资借鉴的例子可以说明人的欲望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愿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满足;什么样的应当善于控制;如何使自己的欲望服从家庭的总体利益。我不是夸张,不善于做丈夫和妻子的人,一旦成了年轻的父母,常常表现出象孩子似的无能力、无经验和束手无策;应当帮助他们,但很遗憾,就像帮助小孩子一样费劲。当这些大孩子生孩子时,更大的愁苦来临了,这对社会,对生下来的孩子都是不幸,因为按道德和精神发展水平来说,自己还是孩子的人又生了孩子

 

    揭穿个小秘密《家庭、结婚、爱情、孩子》课程是有的。我们教男女青少年已经有几年了,教导他们对结婚、过家庭生活如何从道德上做好准备。其中包括:人的相互关系的文化修养,如何教育孩子。无疑的,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没给提供时间的情况下,教师们来讲授这门重要课程真实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也应当克服困难,因为这一科目的重要程度并不次于数学、物理、化学,甚至于是最重要的。你想想看: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学家、数学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丈夫和妻子。

 

    但愿不这样理解我,好像我轻视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作用。我们都很清楚,没有这些知识,甚至不能进入科学外室。但是,关于人的知识毕竟还是重要些。因而,假若不是今天,那么一定是明天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关于人的关系的文化修养这一科目将被列入第一位,因为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人的时代。

 

    亲爱的父亲们和母亲们,要从道德上培养自己的孩子做好做父亲和母亲的准备

 

    什么是父亲和母亲的道德准备呢?人的本质在人的天职中揭示得很清楚。人要对别人负责。天职,天职,再说一遍还是天职,就在这种气氛中来培育作为人而降生下来的人的本质,以便使这种本质真正符合配称为“人”这一高尚称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