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龙江历史》夸大四军人数——《过去的年代》谬误之五十四
(2017-08-03 04:05:07)
标签:
东北抗联过去的年代李延禄 |
分类: 历史 |
《过去的年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夸大史实,不讲究实事求是,有骆驼不说牛。
历史讲求的就是真实。我们这些爱好东北抗联历史的人希望国家队的专业人员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要尽可能还原抗联历史,不夸大,也不缩小,实事求是最好。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黑龙江历史》第一卷上册第242页说:“1933年7月上旬,吉东局彤{工部长吴赤峰,在密山小石头河子会见李延禄。经研究决定,从加强和发展党的组织入手巩固队伍。先后发展了10余名骨干加入党组织,然后整顿、改选了党支部,由张奎任支部书记。7月下旬,在郝家屯召开第二次反日山林队首领联席会议。会上,吴赤峰作了目前东北反日武装斗争形势的报告,提出联合抗日的倡议,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一致同意启用‘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的称号,推举李延禄任军长。部队编为3个团,2个营和军部。军长李延禄,政委张文偕,参谋长张奎。第一团团长杨泰和,第二团团长王毓峰,第三团团长苏衍仁,骑兵营长冯守臣,步兵营长李玉丰,军部政治保安连连长金龙国,全军总人数发展到近千人。”
事实是这样吗?我检索过中央档案馆和辽吉黑合编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加汇集》,四军人数始终也没有接近过千人。到1934年人数还呈减少状态。
1934年10月,中共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密山反日游击队与人民革命军合并组成抗日同盟军司令部,李延禄为总司令,不久即正式建立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共230余人(《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报告》,1935年1月23日:《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44卷,第299页)。这230人,还包括匪化比较严重的小白龙苏衍仁的115人。李延禄为军长。
还是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报告》,“全军暂编有第一师,师下有三团一独立营”:
“军司令部统计表:乘马职员1 4,男1 1,女3;中国入7,韩7;青5,壮7,老2;工人农民7,兵7;匣子5,子弹总115;三八式3,子弹共125;橹子2,子弹12;七点1,子弹7;大枪3,子弹125;小枪8,子弹1 8 4 。
卫队连统计表:骑兵数2 1,中1 4,韩7;青9,壮9,老3;工4,农8,兵9 I
第一团统计表:步兵数3 0,枪3 2,驻在密山黄窝集,团长杨泰和。 第三团统计表:骑兵数115,枪125,驻在勃利县青山河,团长苏衍仁。
独立营统计表:步兵数30,枪3 2,驻在勃利4县青山里,营长口久荣。军司令部内四大处,司令、参谋长以下参谋处,政治处、军需处,副官处、经济委员会、抗日会外,第一,二、三团一独立营、卫队连。
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一师党员统计表,共1 8人,男16,女2;阶级成份工人1:贫农1 2;兵士3,职员1,勤工俭读1。阶级出身:贫农1 1、中农5,富农2.社会地位:职员1 2、兵6。
团员统计表:共15,男14,女1;阶级出身:贫农14,中农1;阶级地位:贫农14,雇农1。目前地位;职位1,兵士1 4。
抗日同盟军党团员组织司令部党委员会李、胡,朴,何。
卫队连党支部党员数目1 1,民族成份:中3,韩8;阶级成份:工人1,兵2,贫农8。卫队××小组团员9(中5,韩4,贫农8,兵1)。
团党支部党员3(中〇,韩3,贫3),二团之小组团员6(中3,韩3,贫6)。新发展党团员数目5 。”
以上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1935年1月23日于勃利县五保七甲连珠河老星河一带的统计。这份文件后面有军长李延禄的签字。
1947年陈龙在抗联研究班的《谈抗联历史中的几个问题》谈话中说:“一九三三年后总的形势是往下降(三七年七七抗战虽又是抗日高潮,但这种形势在东北已不能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后的形势比较,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已站住了脚,组成了统治人民的一套),这时期我们的力量是不多的。第四军(李延禄)最多是二、三百人,第五军(周保中)也没有超过一千人,经常是三、四百人。第二军十二个连也只有五、六百人。”
陈龙,就是刘汉兴,他在抗联最后的任职是二军参谋长,他和李延禄是老战友,李延绿的四军的发展情况他是熟悉的,也是有根据的。陈龙也谈到,抗联干部到延安后,夸大战绩的问题,他说“在延安也进行过抗联历史的研究,当时观点也较模糊,夸大了成绩,没有从检讨经验教训出发,乃至无结果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