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河的记忆

标签:
鹤立乌龙河记忆 |
分类: 摄影 |
乌龙河的记忆
史义军
在鹤立西边有一条河,叫乌龙河。我的同学很多都不知道这条河叫乌龙河,一般就称呼这条河叫西大河。我知道这条河的原因是小的时候喜欢到处瞎跑,尤其喜欢沿着铁路线玩。那时,铁路东有一片地是合江林业工程公司家属副业队的地,我母亲那时为了贴补家用,为了能多挣点钱也参加了这个家属副业队。副业队主要是种地,到秋天收获的季节,地里大青萝卜,大白菜要收获了。星期天不上课时,我就偷偷跑到那里看着母亲和阿姨们在那里劳动,有时她们会拔出一个大萝卜,用镰刀削了皮给我吃。吃饱了我再沿着铁路线往回走。
东北的秋天来得格外的早,白桦树已绿叶泛黄,路过铁路桥时看到桥下河水清凌凌向东流去,河湾里的芦苇已开出雪白的芦花,蒲草长出了紫红的蒲棒。我便下到桥下采蒲棒。采完蒲棒一抬头,看到桥边有一个石碑在路基边上,写着乌龙河大桥。从那会儿,我记住了那个桥的名字,也知道了这条从青黑山流出,流经和发屯的河流叫乌龙河。
这条河是一条季节河,枯水期,水流很小,雨季时河水很大。那时,这条河也是我们的乐园。
夏天,放学了我们会到河里泡澡,在水里瞎扑腾。那时,爸爸妈妈怕我们到河里玩儿会出事,就经常用手指甲划我们的胳膊,看有没有白印子,有,就说明我们又下河了。轻则挨顿骂,重则来顿胖揍。
乌龙河南有个屯子,好像叫建平屯,我有几个同学在这个屯子住。
记得有一年我们学校组织到这个屯子去干活,到谷子地里薅稗子草。我们哪知道什么是谷子,什么是稗子。尽管有老农教,也是薅掉了许多谷子苗。好歹是挨到了吃饭点儿,屯子里给我们准备的是白菜炖豆腐和白面馒头,一个班一水桶,虽然没有多少油水,但我们吃得很香。劳动之余,我们会跑到河边摘刺莓果,摘山丁子,玩的要多疯有多疯。
乌龙河的下游是鹤立河农场。前年我和张抗抗老师还聊起了鹤立河,聊起了乌龙河,她都记得。她说她下乡那会儿还到鹤北伐过木头。我们的闲聊勾起了她许多回忆,也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我曾想邀请她回东北看一看。这件事,我还和鹤北的马徳弟书记说过,他表示欢迎。后来我和她说了这件事,她说她正在写一部长篇,已经写了几年了。尽管她很忙,但我编撰的张显扬先生的年谱,她还是在百忙中帮我审看了两遍。
2013年我和曾在鹤立河农场工作过的作家张抗抗老师送别张显扬先生
乌龙河畔,留给我许多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
如今,我追着“希望”离开了故乡,多年来在城市里打拼,我不知找没找到希望。可那条河,那条经过鹤立,越过乌龙河的路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那时一年四季我都和体育老师在那条路上练长跑,春天雨后的清晨跑过那片落叶松林时,跑过乌龙河桥时,那沁人心脾的芳香让我永远难忘,夏天的早晨看着稻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在田埂上走来走去,白鹭翩翩起舞,仿佛在梦里一般,冬天的早晨那条小路上跑步的人汗气蒸腾,一队队马车拉着公粮奔鹤立而去,马铃儿声声引起我许多的遐想。那时候,我们练长跑的人有李泰校长,徐长久、张国民老师,李成龙,钟德寿等。二十多年前,我写了一首歌词,每每想家的时候,我便在梦中唱起那首关于童年和故乡的歌谣:
蜂儿在叫
叫那个童年的我
鸟儿在唱
唱一首童年的歌
春花在开
它开了又落
小树在长
比矮了你和我
多少哭声笑声在童年流成河
多少娃娃在河里长成小伙
野花含羞
羞我那脏脏的手
野果跌落
钻进了我的兜兜
蜗牛的角
它缩了又出
黑黑的虫
它朝我磕磕头
多少童趣随着风儿走
多少丫丫笑得花枝颤抖
等到沉沉的书包装满了父母的爱
待到额头多了青春的忧
不再去要那个月牙儿钩
不再去捣那个山雀蛋
不再去管那个狗咬狗
不再去想那个神鬼猴
一切都在悄悄地走
像小草的泪在嫩叶上流
一切都在默默地来
像太多的情歌令人迷惑地愁
春风在刮
刮那个冰凌花开
苇叶在吹
吹那个无字的谣
青春的火
烧那个憨憨的我
婷婷的你
白桦般微微笑
多少时候才能成熟好
多少时候才会什么都明了。
故乡,留给我很多关于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美好的记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2012年10月底我曾和妻子回到了鹤立,我们专程来到了乌龙河上,儿时的景象已经不再。河水已经不再清澈,窄窄的,在一片荒凉萧瑟的秋风中向远方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