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黑龙江党史之四
(2014-12-26 08:29:28)
标签:
党史第一卷黑龙江 |
分类: 历史 |
质疑黑龙江党史之四
第一批移民是人数还是户数
史义军
请注意《中共黑龙江历史》说第一批移民“432户”,我查了一下《桦南县志》第15页说“10月15日,由日本30岁以下在乡军人组成的‘吉林屯垦第一大队’到达佳木斯,大队长市川益平(中佐)。下设4个中队,12个小队,全员493人。”
《桦南县志》说的不是户数,而是人数。另外市川益平的军衔也不一样。
《中共黑龙江历史》和《桦南县志》的表述不一样,本着孤证不立的原则,我们再看一看记载桦川县永丰镇的第一次“武装移民”生活的《弥荣村要览》一书中说的十分清楚:弥荣村移民团,是日本拓务省和关东军在1932年9月组建的第一次武装移民团。其成员主要是来自日本东北部青森、岩手、秋田、山形、宫城、福岛、新潟、长野、茨城等11各县的在乡军人,共492人。
看来《桦南县志》比《中共黑龙江历史》要靠谱得多。
我为什么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一是我的太太就出生在桦南,孟家岗我去过;二是2012年冬日本友人宗景正刚刚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开拓民》这本书,里面有大量篇幅是反映第一次武装移民内容的。所以,我对这一段历史比较感兴趣,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近年来,我对中共党史研究部门出版的一些书一直持批评态度,其主要原因就是基本史实不准确,尤其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搞得抗损一书,真是笑话百出,没想到《中共黑龙江历史》也依然如此。
在请看《中共黑龙江历史》关于第二批移民的叙述,“1933年7月,第二批日本武装移民455户、1188人到达七虎力河右岸,再迁土龙山附近湖南营。”请看《桦南县志》第16页,“7月20日,由日本东京、千叶、琦鱼、山梨、神奈川、富山、石川、福岛等一府十八县的35岁以下在乡军人,组成‘吉林屯垦第二大队’共482人,到达湖南营。”请看记载还是不同。另外《中共黑龙江党史》的叙事中,还有一个小笑话,就是“再迁土龙山附近湖南营”,“土龙山附近湖南营”,从这一句来看,写这一章的作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今的桦南县城就是湖南营,而土龙山镇距离湖南营34公里,这也叫附近吗?
我再告诉《中共黑龙江历史》的编者们一个基本的史实,就是最初的移民皆为单身,两年后才接来家属或组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