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黑龙江党史之五
(2014-12-26 10:08:56)
标签:
党史第一卷黑龙江 |
分类: 历史 |
质疑黑龙江党史之五
一九三四年有凤翔吗?
史义军
在《中共黑龙江历史》第271页说1934年冬“汤原游击总队为打破敌人的围攻,避敌锋芒,将主力转移到与汤原毗邻的萝北县凤翔镇和史家亮子一带。”
作为党史工作者,应给具备文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尤其要对乡镇建制和沿革要清楚,不清楚不要紧,可以查工具书啊!查《萝北县志》啊!
我是黑龙江萝北县人,对基本的地名还是清楚的,1934年根本就没有“凤翔”这个地名。
请看《萝北县志》第83页:“民国初年,辽宁垦户陶质彬于今凤翔镇西南,以本人姓名作屯名。民国3年(1914年)《黑龙江省分县详图》标陶质彬屯。因该屯距鸭蛋河较近,故民国11年所绘《萝北县区域图》又改称鸭蛋河屯。民国18年撤区改镇时,因西有梧桐镇(即今尚志村,史义军注),……改鸭蛋河区为凤凰镇与之对应。1939年并村时,改为凤翔村,因何改‘凰’为‘翔’,尚未查到文字资料。民间有两种说法:一为‘凰’与天皇之‘皇’同音,犯讳;一为取‘丹凤朝阳’之意,阳指日本帝国,朝指绕日飞翔,象征‘满洲国’从属于日本。1953年,为纪念牺牲于凤翔的萝北县民主政府第二任县长邵万财,改名万财村。1956年有恢复了群众叫惯的名称——凤翔。”
这就是凤翔这个地名的来龙去脉,但凡《中共黑龙江历史》的编者们查一查《萝北县志》也不会出这样穿越的笑话。另外,我请教一下,《中共黑龙江历史》第270页谈到1934年2月5日汤原游击队在鸭蛋河缴自卫团械后,“三日后,伪军涂旅一个骑兵连向游击队进犯。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射击,战斗持续了5个小时。在游击队员勇猛的打击下,兵力和武器上占有优势的伪军涂旅被打败,拖着几具尸体,狼狈逃窜,游击队无一伤亡。”
再请看第271页,“同年冬……当游击总队进入萝北县境到达五间房时,驻萝北县城的伪军涂旅第三十八团一个骑兵连向游击总队发起进攻。游击总队以一个中队迂回敌后,向其侧翼发起袭击,敌军大乱,敌骑兵连长等3人被击毙,其余狼狈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