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教研”数学组


认识平均数 |
一、创设情境,经历平均数的生成过程 (出示篮球赛图片) 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班级篮球赛,三年4班要在A、B、C三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一分钟投篮比赛,这是他们的四次测试成绩。 (一)A同学(6,6,6,6) 问:要表示A同学一分钟投篮水平,用哪个数据比较合适? (二)这是B同学在4次测试中的表现,请思考:要表示B同学的一分钟投篮水平,用哪个数据比较合适? (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思考:要表示B同学的一分钟投篮水平,用哪个数据比较合适?请你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 2.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 选9或5 师:你同意他的想法吗? 移多补少 师:这个同学是这样移的,你看懂了吗? 小结:像这样把多的补给少的,让每一次投球的数量变得同样多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做移多补少法。 求和平分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汇报算式) 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求出来的7表示什么? 小结:我们把这样先求总数再平分的方法叫做求和平分法。(动画演示求和平分) (梳理演示动画,再把目光投到屏幕上) 对比 这两个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
揭示平均数含义 A.揭题: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求和平分,我们都是把原来不同的几个数变得同样多,这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B.质疑: (a)观察B同学4次投篮的个数5、9、8、6没有7呀?为什么用7来表示呢?(请孩子重复或补充) (b)这个平均数7是真实的投篮个数吗?
这是C同学的投篮情况,在第四次测试时,他请假了,所以只有前三次成绩。你们说应该怎么办呢? 预设:求前三次的平均数进行比较。
请你估一估前三次的平均数。在学习单上求出。 问题:平均数7和第二次投7个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预设:不相同,平均数7代表的是他3次投篮的整体水平,而第二次投7个是他一次的成绩。 小结:(指)第二次投7个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一次成绩,平均的数7是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指)。
二、利用直观,加深平均数的意义理解 1.体会平均数的敏感性 由于B同学和C同学的成绩相同,所以叶老师打算让C同学进行一次补测。 猜一猜,C同学第四次可能投了几个?平均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现在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呢? 观察这幅图,平均数有没有可能低于4?高于11?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呢? 你还有什么发现?(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最高和最低之间,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相等) 最终,班级决定让C同学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请看 1.
【运用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高和最低之间的特性,平均数代表整体水平而非个人水平】 2. 这位同学的成绩是150个,你觉得他的成绩如何?出示全班估计。
【感受平均数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小结 说一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