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之秋“音乐专场研讨活动(三)


《牧民声声
【课
【年
【课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剪羊毛》
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设计理念】
本课以核心素养为主导,遵循学生艺术学习和身心发展的整体性、阶段性、连续性等特点,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情境式实践体验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在“欣赏”、“表现”、“创造”、“表现”和“联系”四种艺术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鼓励音乐创造和理解多元文化,获得审美体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主题选编的三首描绘牧童题材的歌曲是《剪羊毛》《孤独的牧羊人》和《小小羊儿要回家》。虽然三首歌曲风格迥异,但都充满生活情趣,都让学生学唱和聆听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牧童形象和牧羊人的劳动生活、体验劳动
的乐趣。于是,本课便安排设计学唱歌曲《剪羊毛》与聆听《孤独的牧羊人》,设计为第一课时,同时,安排在课的结束环节略听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为第二课时做好衔接与铺垫。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的三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两年课程教育。在态度与基础上,大部分已经具有较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对音乐喜爱有一定的自主表现力,课堂上已有一定的唱歌习惯,能对音乐产生相应的情绪和反映。但在知识与习惯的角度来看,还需要掌握更多有关节奏、速度、旋律特点等方面知识,还有待培养在学习音乐中保持歌唱状态和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于是,在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中,通过多形式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在多维度的参与体验实践中得以培养与提高。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剪羊毛》,并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2.通过歌曲的学习明白劳动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3.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能在衬词“来伊噢都”处按指定节奏声势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以多种形式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的演唱。
【教学准备】
课堂打击乐器、自制乐器(沙筒)、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课程】
一、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生问好。
2.初听中文版本,播放视频。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请大家欣赏。
3.
师:刚才歌声中哪句最吸引你?
学生回答并模唱。
师: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唱法,叫约德尔唱法。你们也来试一试吧,眉毛抬高。
4.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是中文版本的,现在老师请你们观看,原版的来自《音
乐之声》的《孤独的牧羊人》,在观看的时候,当听到:“来伊噢都、来伊噢都、来伊噢”的地方,就跟着一起唱出来。
二、学唱《剪羊毛》》
(一)节奏型练习、情绪体验。
1.导入部分
师:同学们,刚刚视频中,牧羊人手上牵着的那只小羊,正朝我们走来。你们也来学一学小羊的脚步声吧。轻轻起立。
2/4
(师生脚步不停,一直继续走。 )
2.律动脚步声,熟悉旋律学习。
师:跟着小羊们的脚步声,走进了一片美丽的牧场,牧场上响起来美妙的歌声,听,我们一起到音乐中找一找小羊的脚步声吧。
3.模唱脚步声,用听唱法,熟悉旋律学习。
师:我们都找对了,在小羊们的脚步声中有附点音符,带附点的音符我们要唱的长一些,一起来唱一唱。
4.介绍澳大利亚
师:你们知道吗?小羊们在澳大利亚是最多的,澳大利亚号称,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拥有大片大片的天然牧场。(《剪羊毛》范唱音乐背景。)
5.学唱第一段
师:让我们走进牧场,一起来学一学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歌声中,你们听到牧羊人们正在干什么呀?
学生回答。
师:我们加入他们,一起来剪羊毛。
6.分析与学习旋律
师:这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学生回答。
师:在第二乐段中的这句旋律和其他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嘛?
小结:这句旋律节奏拉宽了,情绪变舒缓了,我们就来唱唱这句旋律。
7.朗读歌词
师:接下来,一起来朗读这段歌词。
8.跟琴唱
9.复习演唱加入演奏声
师:听到你们的歌声,牧羊人们剪得可起劲儿了。让我们拿起自制的纱筒在休止符的地方,为他们鼓鼓劲儿。
(二)学习歌曲第二段
1.聆听第二段音乐
师:嗯,真不错。请把乐器放回原位。你们知道吗?在剪羊毛的时候,小羊们可害怕了,赶紧伸出我们的小手,安慰安慰他们吧。
2.学唱第二段
师:我们还可以用歌声来安慰他们,听,谁的声音更具有魔力哦!
(三) 完整演唱歌曲
师:你们的声音好有感染力哦,带着这样的感觉完整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
三、歌曲拓展
学生回答。
师:我们来练一练,一会儿乐器会传到你的手上哦。乐器徒手准备。
3.集体合作演奏。
师:小羊们剪掉羊毛,可精神了,踩着他们的脚步声,也来参加我们的欢庆。
跳起他们的舞步。现在,请带上你们的歌声,拿起你们的乐器,让我们一起开始欢庆会。
四、《小小羊儿要回家》歌曲律动,结束课堂。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的非常开心。天色也暗了,小羊们要回家了,让我们护送他们回家,和小羊们说再见吧!
师生:小羊们再见!
(教师播放《小小羊儿要回家》歌曲带领学生一起律动。)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