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水头二小
水头二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95
  • 关注人气: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泾川之秋“音乐专场研讨活动(二)

(2022-11-07 10:48:07)
泾川之秋“音乐专场研讨活动(二)

《荡秋千》 陈微微

[教材分析]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结构方整短小。除两部分首句同尾换头外,其余乐句都是重复的。在旋律上,运用三度小跳,六七度大跳把秋千“上下来回”荡来荡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各方面要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用正确的呼吸及演唱方式演唱歌曲。本年级的教学以演唱教学、乐理知识教学为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乐理知识也占有重要部分,要让学生能感受并认识到四二拍强弱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童年生活的无限欢乐和美好。

都离

2通过聆听、模仿、动作体验等学习方法基本唱会二声部,在合作中表现歌曲。

3在荡秋千的意境中,感受歌曲旋律高低起伏的变化,唱准大跳音程。

[教学重、难点]

1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把握。

2唱准大跳音程能欢快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音程练习

1.练习柯尔文手势唱音符。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吗?音乐的七个精灵长在我们的手上,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2.程练习,练习“5i3”“5 6”大跳的音准。在练习中注意指导歌唱方法。

3.练习程“5”时入“嘎吱”的练习,还可以采用其他象声词。设计意图

音程练习为演唱歌曲中的大跳乐句做好铺垫。

二、律动聆听歌曲

教师:“现在我们来个传游戏怎样?大家在音程'55’基础上加人'嘎吱’演唱,唱一个'嘎吱’传一个球,音乐不停不能停下来哦!

(学生唱固定音型的伴奏,加人传球活动,教师随机加入歌曲范唱,让学生体验)教师:“同学们,你们在传球的时候听到老师的演唱了吗?你们的“嘎吱’就像是什么声音?

教师:“千的可要加快喽!注意在歌曲的强拍上传过去,一边传一边听音乐随着录音哼唱。”

设计意图

在音程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唱固定音型的伴奏,加人传球活动,感受歌曲速度和力度。这样的反复体验,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学唱歌曲曲谱

教师:“看,刚才那么欢快的富有动感的音乐,曲谱在这儿,你发现了什么?(只出示曲谱,让学生寻找相同乐句,把相同乐句用相同的颜色标出并唱一唱

教师:“好,那咱们就把它唱出来。

教师:“再仔细看看,想想我们前面练习过的大跳音程在歌曲里出现了吗?”教师:“大跳音程在歌曲里出现给你什么感觉?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示吗?”教师:“你可以把这种感觉唱出来吗?

教师:“现在老师把六个乐句分别写在纸条上,打乱次序,请你根据对歌曲的记忆排列出正确的谱例。”

教师:“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六个乐句组成)其中有几组乐句相同,(两组乐

句相同)你可以完整演唱吗?(完整演唱歌曲的曲谱) 野长学处

设计意图

通过找相同乐句-唱大跳音程排列组合乐句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唱会了曲谱,更理清了歌曲的乐句结构。

四、了解“五声调式”及仡佬族的风俗人情

教师:“看,这么富有动感的歌曲,它是由哪些音组成的?(12356)

教师:“你们看,少了'4’和'7’,这首歌曲主要是由民族五声调式中的'12356’五个音构成的。我国有很多民族民间的音乐都使用这样的五个音,刚才我们哼唱的也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你想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

(出示课件“仡佬族”并附简短相关的介绍)活的设计意图

通过对五声调式的了解,自然过渡到少数民族“仡佬族”的介绍。

五、学唱歌曲

1. 聆听歌曲,感受歌词及旋律带来的荡秋千的形象。

教师:“你道特别喜欢一项运动,是什么呢?请听歌曲。”

(播放《荡秋千》范唱,当学生猜出“荡秋千”后,教师引领学生跟随音乐摇晃手臂)2.学唱歌曲并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

教师:“接下来,咱们就来唱一唱仡佬族的儿歌《荡秋千》”(出示歌词)(跟随教师试唱)

教师:“秋千荡得时高时低,时快时慢,这首歌曲中有哪几句可以在速度、情绪上有变化?(这里既是歌曲的学唱,又是对歌曲的处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及理解,师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处理)

第一乐句,带着召唤的情绪演唱,注意附点四分音符;

第二、四乐句,注意指导学生大跳音程充分表现了荡秋千的高低起伏;爆第五乐句,可以慢速来演唱,表现当时人们荡秋千的心情。

教师:“如果能把歌声再传的远一些,就会召唤到更多的人。”(第二遍跟随琴声演唱,注意歌唱状态)

爆教师:“同学们,仔细听仡佬族小朋友的演唱,你能跟上她们欢快的脚步吗?(学生随录音演唱)

教师:“歌声结束了,荡秋千的人们也回家了,可是秋千的摇晃声还不断。”教师唱“嘎吱,嘎吱……”(学生学唱尾声,注意渐弱,注意歌唱状态)

设计意图

歌曲的处理跟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景分不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己来处理歌曲的情感,这样不仅激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演唱让学生有成就感。

3.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师:“其实仡佬族的人们,不仅喜欢荡秋千,还喜欢赛秋千,你一群我一伙,看谁荡得远荡得高,假如这样的场面让我们用一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你觉得该是哪一种?请你听听老师是用什么形式来表达的。”(教师和录音进行了轮唱)

教师:“是什么演唱形式?(轮唱)你觉得我们可以表现出赛秋千的场景吗?接下来我们也和录音里的小朋友来玩一次好不好?我们晚它一个小节进入。”

(分组进行轮唱,一组跟随录音,一组跟随老师)

设计意图

采用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更能形象地表现赛秋千的场面,也培养学生二声部的合唱能力。

4.歌曲的再度创作。

教师:“后让我们带着歌走进云雾缭绕的小山寨,融人他们的音乐,融人他们的文化,当我们召唤大家荡秋千喽!该怎么召唤?(试着呼唤,“荡秋千喽!荡秋千喽!荡秋千喽!”注意音传远一,三次召注意声音的强弱)

教师:“我人参,不仅要传得远,三次呼唤要有强弱变化。”教师:“我们的赛秋千马上开始了!(接着是《荡秋千》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其中两组学生齐唱歌词,另外两组学生唱“嘎吱”)

教师:“同学们,赛秋千越来越激烈了!(加入歌曲的轮唱)

教师:“赛秋千结束了,人们都回家了,只留下秋千“嘎吱嘎吱’的声音……(歌曲的尾声加人“嘎吱,嘎吱”的声音)

设计意图

歌曲的再度创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更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赛秋千的欢快场景。

六、结语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了美丽的仡佬族,感受了那里的人们的热情,最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是那里的赛秋千,让我们一起把这样的快乐带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再次以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离开教室)泾川之秋“音乐专场研讨活动(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