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教研--语文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课时2
教学目标:
1.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1.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引入新课。
板书:传统节日
2.复习生字(开火车)
3.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比较浅。尽管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一些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所以,有必要让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1.初识春节,了解习俗。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春节)
(2)了解春节的由来: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
(3)了解春节习俗:春节时,我们会做些什么?
课件出示: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2.理解词语,感受“春节”。
指导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男女合作读。
(3)“人欢笑”。
想一想:春节时,我们和家人还会做什么呢?和同桌说一说。(相机出示课件)
说一说“人欢笑”的意思。
3.小结:春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日。所有的中国人,包括远在海外的华人,在这一天,都会一起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从春节入手,让学生读课文,感知课文里春节的活动,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补充春节的其他活动,如拜年、除夕守岁、给压岁钱,既丰富了春节的内容,又为后面的学习引路。
1.初识“端午”,了解习俗。
(1)你还知道哪个传统节日呢?(2)读课文,想一想: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
课件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3)同桌之间练读,结合自己的见闻说一说对端午节的印象。
2.理解词语,品读“端午”。
(3)学生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赛龙舟是端午节特有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真是热闹非凡!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习俗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粽子的图片)
(6)指名读,同桌互读、评价,读出对端午节的喜爱。语调要上扬、欢快。
(7)小结:端午节,赛龙舟,真热闹!粽子艾叶满院香!
结合资料,合作探究
汇报交流,师生合作,指导填表。
课件出示:
节日名称 |
风俗习惯 |
春节 |
贴窗花、放鞭炮 |
元宵节 |
|
清明节 |
|
端午节 |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
七夕节 |
|
中秋节 |
|
重阳节 |
|
2.
总结:
春节(正月初一)
3.
归纳小结。
4.
5.补充资料,开阔眼界。
课件出示: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加深课堂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只发挥示范指导作用,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传说和习俗?课后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落实写字教学的目标。练习写字是对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需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节日名称 |
风俗习惯 |
春节 |
贴窗花、放鞭炮 |
元宵节 |
看花灯 |
清明节 |
扫墓 |
端午节 |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
七夕节 |
乞巧 |
中秋节 |
吃月饼、赏月 |
重阳节 |
敬老、赏菊、登高 |
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