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赛研-体育

各位专家、领导、同仁吗?大家好,我是水头二小团队赛研的成员周云杰,我负责研究实效环节,接下来与大家分享我在本次团队赛研过程的心路历程,我概括为三个过程:彷徨、摄取、收获。
先说彷徨期,团队分工结束后,经过商讨最终我负责赛研的第三环节研究实效,起初是心有窃喜,以为这是4各环节中最容易的,
基于我校确定的团队赛研的主题“三有”——“有序、有趣、有效”来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这一节课“有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2.
3.
第二个关键词是“有趣”
1.
2.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有效”。从这节课的整体整体来研判,这节课不关有效而且高效。我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的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教学活动。简单说就是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否达成与突破。练习密度是否达标,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这节课这几点都达成了。从单一动作的练习到组合练习,教师一直在渗练习名称高低运球,并强调了练习方法,要屈膝,手掌张开,用力按压篮球上方,并巧妙地利用球动人不动人动球不动的两种方式解决难点人求位置关系。而且本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始终没有怎么停过,大部分时间处于练习中,练习密度绝对超过50%,从而从前面的有序、有趣的关键词就可以看出课堂的教学氛围,与师生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是高效的。最后感谢谢老师带给我们这么一堂有序,有趣而又有效的体育课堂啊,我的点评完毕,谢谢大家!
百炼方能成钢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我能够成为水头二小体育小组4人团队成员之一,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得到大家的亲临指导。我代表团队汇报团队赛研过程。
我校作为国家级篮球特色校且篮球是我校一校一品的一个品牌。一直以来对学生的篮球技能非常重视,力求实现水头二小毕业的孩子会阅读、会打球、会劳动的愿望。在课堂中我们牢牢抓住《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PPT)中提到的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并致力于在探索如何在课堂中加入比赛环节,达到以赛促学。
去年5月9日接到县教育局关于团队赛研活动的通知之后(PPT),校方高度重视,成立以郑书完教科室主任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率领学校全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开学初校方召开综合组团队赛研专题会(PPT),明确了工作目标。在大家推荐的基础上,我们选定了研究缘起、上课、评课、材料整理的人员,确定了“三有
第一次集体备课(PPT)是我小组成员与郑书完名师工作室学员们一起进行的夜学备课活动。由上课老师试教、主讲,大家对他的解读进行补充或指正。在解读教材中,我们确定了本节课学生所处的水平阶段,通过观看学习优秀教师的上课录像和集体讨论,我们针对在课堂中如何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优化了课堂教学“三个一”的内容。最终初步确定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基本框架和教学内容。
第一次试教+集体备课。由授课教师谢作陪老师主讲,其他教师对她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提出建议。本次磨课,对谢老师的备课进行了很大的修改,这是他的初次备课稿(PPT),这是他听了研究小组意见后进行修改的备课稿(PPT)。这次集体备课,研究小组主要给谢老师指出了如下问题:1、在高低运球练习时需要求屈膝而不是让学生直立做高低运球。2、本节课虽然是练习方法但在学生练习时还是要不断强调动作如手腕下压等。3、本堂课缺少优生展示环节。4、游戏环节可以加入“快节奏的音乐”。5、比赛环节的区域设置。6.学生的运球位置以及站位问题由地垫来解决。7、过渡语不够精炼需承上启下。在研究小组的建议下,我们形成了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根据这个设计,我们开始了反复试教环节。
第二次试教。谢老师继续上课,其他小组成员带上上一次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大家可以看到,地上多了地垫,同时谢老师的过渡语更简练了,谢老师在上课时也不断的提醒孩子们在练习高低运球时做到屈膝,并强调了手腕下压,也有了优生展示,较上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次试教,利用上了地垫,解决了重难点如何突破的问题。当然我们又提出了新问题,如游戏部分的增加、口头语的减少、放松操的选用等。
今天为第三次试教。我们同样带着第二次的问题对课堂进行观察,发现不足,创造更好地想法。
在此次磨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解读教材和学生是设计一堂好课的前提;团队互助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基石;专家指导是磨成一节好课的坚强后盾;优秀的团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在此,非常感谢王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