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15卷(四)原文译注
(2013-03-23 21:17:26)
标签:
文化 |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
《吕氏春秋》第15卷(四)
报更
【原文】
【译文】
注解:报更
四曰: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
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徒,党也。此文王之所以王也。《诗》云“济济
多士,文王以宁”,此之谓也。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立王功大,保安
其国差小,故曰“不亦易”。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宣孟,晋卿赵盾也,履行仁义,束脯以食
翳桑之饿人,以免灵公伏甲之难。周昭文君之所以显也,昭文君,周后所分立东周君也,宾礼
张仪,欲与分国。张仪重之于秦,秦尊奉之,故曰“所以显也”。○注“重之”,旧作“胜之”,讹,
今案下文改正。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孟尝君,齐公子田婴之子田文也,下士礼贤,养客
三千人,行仁义而强,故荆兵却偃,不敢攻之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
其必此之由也。古立功名安国免身无咎殃者,皆以此仁义之道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堪,乐
也。乐士当以礼卑谦,若魏公子之虚己,故不可以骄恣屈而有之也。○孙云:“‘堪士’疑是‘湛士’。”
旧校云:“‘屈’一作‘有’。”
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骩桑之下,○《后汉书·赵壹传》注云:“‘骩’,古‘委’
字。”《淮南·人间训》作“委桑”,《左传》作“翳桑”。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
为之下食,蠲而■之,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
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羞于行乞,自憎
至此也。○注谬。憎自取,言憎恶径自取之,亦不肯也。宣孟与脯二朐,○旧本作“一朐”,案
《北堂书钞》百四十五、《初学记》二十六及《赵壹传》注俱是“二朐”,今据改正。拜受而弗敢
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御览》八百三十六“将”作“请
持”二字,《初学记》、《后汉书》注“将”亦作“持”。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
斯犹尽也。○《诗·大雅·皇矣》篇“王赫斯怒”,郑笺云:“斯,尽也。”《释文》:“郑读斯为
赐。”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
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发犹致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
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舆,车也。教宣
孟使就车也。吾请为君反死。”反,还也。宣孟曰:“而名为谁?”而,汝也。反走
对曰:“何以名为?臣骩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梁伯子云:“桑下饿人是
灵辄,斗死者是提弥明,此误合二人为一。《史记·晋世家》亦同此误,《索隐》言之矣。《水经注》
四亦误。”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案:《墨子·明鬼》篇“禽艾
之道之曰:‘得玑无小,灭宗无大。’”翟氏灏谓《逸周书·世俘解》有禽艾侯之语,当即此禽艾,
但二语尚未见所出。此德几无小,犹所谓惠不期多寡,期于当阨云耳。未知禽艾之言,意相同否?‘得’
与‘德’古字通用。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此《周南》之风《兔罝》之首章也,言其贤可为公侯扞难其城藩也,以喻骩桑下之
人扞赵盾之难也。“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大雅·文王》之三章也。文王以多士而造
周,赵盾以桑下之人去患也。○注首九字旧本多缺,依朱本补。又“造周”二字亦脱,今案文义补。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哀,爱也。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广也。博则无所遁
矣。遁,失也。
张仪,魏氏余子也。大夫庶子为余,受氏为张。将西游于秦,过东周。客有语
之于昭文君者曰:“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孙云:“《文选》袁阳源诗‘荆魏多壮士’,
李善注引此作‘壮士’,《御览》四百七十五同。”将西游于秦,愿君之礼貌之也。”昭
文君见而谓之曰:“闻客之秦,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
哉?客或不遇,○旧校云:“‘或’一作‘訾’。”訾犹叹也。请为寡人而一归也。国虽小,
请与客共之。”张仪还走,北面再拜。拜昭文君之言也。张仪行,行,去也。昭文
君送而资之。至于秦,留有间,惠王说而相之。惠王,孝公之子,始称王也。说张仪
而相之。张仪所德于天下者,无若昭文君。德犹恩也。周,千乘也,重过万乘也,
张仪重之。令秦惠王师之。师昭文君。逢泽之会,魏王尝为御,韩王为右,秦会诸
侯于逢泽,魏王为昭文君御,韩王为之右也。名号至今不忘,此张仪之力也。
孟尝君前在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
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齐策》“礼貌”作“体貌”。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
夫子弗为忧,文无以复侍矣。”文,孟尝名也。侍,侍见也。○“侍”,旧作“待”,讹,
今从《齐策》改,注同。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反命毕也。王曰:
“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固,护,以侵兼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
“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
必危,○衍下“薛”字。《齐策》作“荆固而攻之,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
甚固。”齐王知颜色,齐王,宣王也,威王之子。知犹发也。○《齐策》作“和其颜色”。
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颠蹶之请,坐拜之
谒,○“坐拜”,《策》作“望拜”。虽得则薄矣。薄,轻少也。○“得”,旧讹作“薄”,今从
《策》改正。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危
厄”,《策》作“隘窘”。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
亦在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