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19卷(八)原文译注
(2013-03-18 15:24:27)
标签:
文化 |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
《吕氏春秋》第19卷(八)
举难
【原文】
【译文】
注解:举难
八曰: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物,事。事难全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
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汤、武以放弑之谋,五伯以侵夺之事。伤,毁也。由
此观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梁仲子云:“此即以众人望人之意。”
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
行饰。饰,读曰敕。敕,正也。故任天地而有余。德饶也。不肖者则不然,责人则以
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责难瞻,难瞻则失亲;难瞻则恐,恐则离叛,故失所亲也。
○梁仲子云:“‘瞻’疑当作‘赡’。”自责以人则易为,易为则行苟。苟且,不从礼义
也。故天下之大而不容也,身取危,国取亡焉。此桀、纣、幽、厉之行也。尺
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管子·水地》篇云“夫玉瑕适皆见,精也”,注云:
“瑕适,玉病也。”今此加“玉”旁,乃俗作,字书不载。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不可全”,
旧本“全”上衍一“不”字,今删。故择务而贵取一也。一,分。
季孙氏劫公家,孔子欲谕术则见外,季孙氏,武子季文子子也。劫夺公家政事而自
专之也。孔子欲以道而见远外。○旧校云:“‘谕’一作‘论’。”案:注误,当云“桓子,季平子
子也”。末疑有文脱,似当云“孔子欲以道术谕之而虑见远外也”。于是受养而便说,孔子受
其养,而季氏便之。○注非也。受其养则不见远外,于以谕道术则便矣。鲁国以訾。訾,毁也。
毁孔子也。孔子曰:“龙食乎清而游乎清,螭食乎清而游乎浊,鱼食乎浊而游
乎浊。螭,龙之别也。今丘上不及龙,下不若鱼,丘其螭邪!”夫欲立功者,岂
得中绳哉?救溺者濡,追逃者趋。趋,走也。
魏文侯弟曰季成,友曰翟璜。○亦作“黄”。文侯欲相之,而未能决,以问
季充。○乃李克也,因形近而讹。季充对曰:“君欲置相,置,立。则问乐腾与王孙
苟端孰贤?”孰,谁。○《新序》四“乐腾”作“乐商”,下同。文侯曰:“善。”以王
孙苟端为不肖,翟璜进之;以乐腾为贤,季成进之。○“为不肖”,旧本作“而不
肖”,“贤”作“贵”,今并从《新序》改正。故相季成。凡听于主,言人不可不慎。
季成,弟也,翟璜,友也,而犹不能知,何由知乐腾与王孙苟端哉?疏贱者
知,亲习者不知,理无自然。自然而断相,过。季充之对文侯也,亦过。过,
长也。《论语》曰“过犹不及”,言俱不得其适。虽皆过,譬之若金之与木,金虽柔,犹
坚于木。
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桓公,而功不及五伯,何也?”孟尝君,
齐公子田婴之子田文也。白圭,周人。问文侯功何以不及五伯也。白圭对曰:“文
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此名之所以过桓公也。卜相曰‘成与璜孰
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伯也。卜,择也。成,季成。璜,翟璜也。相也者,百官之
长也。择者欲其博也。今择而不去二人,与用其仇亦远矣。且师友也者,公
可也;戚爱也者,私安也。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
羽翼之也。”羽翼,佐之。○旧本脱“翼”字,今据李善注《文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补。
《新序》四作“三士翊之也”。注“羽翼”旧倒,《选》注枚叔《七发》引作“羽翼,佐也”。
甯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任亦将也。
○注非是,与下“辟任车”不可通。《淮南·道应训》注云:“任,载也。《诗》曰‘我任我辇’。”
此则是已。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
甚众。甯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歌《硕鼠》也。其诗曰“硕鼠
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得我所。硕鼠硕鼠,无
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得。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逃。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者是也。○孙云:“《后汉书·马
融传》注引《说苑》曰‘甯戚饭牛于康衢,击车辐而歌《硕鼠》’,与此正合。”梁仲子云:“今《说
苑·善说》篇云:‘甯戚饭牛康衢,击车辐而歌《顾见》,桓公得之,霸也。’以上下文义求之,‘顾
见’当是‘硕鼠’之讹。”卢云:“案《史记·邹阳传》集解引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甯戚
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
曼何时旦。’此歌出《三齐记》。《艺文类聚》又载一篇云:‘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
■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李善注《文选》成公子安
《啸赋》又载一篇云:‘出东门兮厉石班,上有松柏清且兰。粗布衣兮缊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
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尔适楚国。’三歌真赝虽不可知,合之亦自成章法。仁和陈嗣倩云:
‘疾商歌,殆非一歌也。’今故具录之,以备参考焉。”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
哉!之歌者非常人也。”○《新序》五“之”作“此”。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
从者以请。请所置。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甯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
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为,治。桓公大说,将任之。任,用也。群臣争之曰:
“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而”与“如”
同。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
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凡听必有以矣,今听而不复问,
合其所以也。且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新序》作“当此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