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第19卷(七)原文译注

(2013-03-18 16:22:48)
标签:

文化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吕氏春秋》第19卷(七)

贵信
【原文】
    七曰: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故《周书》曰:“允哉!允哉!” 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人主有见此论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於身,乃通於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翙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翙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於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翙皆怀剑至於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於君前。”管仲、鲍叔进。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於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於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於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翙,贼也。信於仇贼,又况於非仇贼者乎?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後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

【译文】
    凡是君主一定要诚信,诚信了再诚信,谁能不亲附呢?所以《周书》上说:“诚信啊!诚信啊!”这是说如果不诚信,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不能成功。因此,诚信所产生的功效太大了。诚信树立了,那么虚假的话就可以鉴别了。虚假的话可以鉴别,那么整个天下就都成为自己的了。诚信所达到的地方,就都能够控制了。能够控制却不加以利用,仍然会为他人所有,能够控制而又加以利用,才会为自己所有。为自己所有,那么天地间的事物就全都为自己所用了。君主有知道这个道理的,那他很快就能称王了,臣子如有知道这个道理的,就可以当帝王的辅佐了。

    天的运行不遵循规律,就不能形成岁时;地的运行不遵循规律,草木就不能长大。春天的特征是风,风不能按时到来,花就不能盛开,花不能盛开,那么果实就不能生长。夏天的特征是炎热,炎热不能按时到来,土地就不肥沃,土地不肥沃,那么植物生长成熟的情况就不好.秋天的特征是雨,雨不能按时降下,谷粒就不坚实饱满?谷粒不坚实饱满,那么五谷就不能成熟。冬天的特征是寒冷,寒冷不能按时到来,地冻得就不坚固,地冻得不坚固,那么就不能冻开裂缝。天地如此之大,四时如此变化,尚且不能以不遵循规律生成万物,更何况人事呢?

    君臣不诚信,那百姓就会批评指责,国家就不得安宁。当官不诚信,那年轻的就不敬畏年长昀,地位尊贵的和地位低下的就会互相轻视。赏罚不诚信,那么百姓就会轻易地犯法,不可以役使。结交朋友不诚信,那么就会离散怨恨,不能互相亲近。各种工匠不诚信,那么制造器物就会粗劣作假,丹和漆等颜料就不纯正。可以跟它一块开始可以跟它一块终止,可以跟它一块尊贵显达,可以跟它一块卑微穷困的,大概只有诚信吧!诚信了再诚信,诚信重叠于身,就能与天意相通。靠这个来治理人,那么滋润涡大地的雨水和甜美的露水就会降下来,寒暑四季就会得当了。

    齐桓公攻打鲁国冒。鲁国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鲁国都城五十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象齐国的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桓公答应了。曹翙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而又死呢,还是愿意生而又生?”庄公说;“你说的是什幺意思呢?”曹翙说:“您听从我的话,国土必定广大,您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而又生,若不听从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定遭到危险耻辱,这就是死而又死。”庄公说;“我愿意听从你的话。”于是第二天将要盟会时,庄公与曹翙都怀揣着剑到了盟会的土坛上。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剑来指向自己,说:“鲁国都城本来离边境几百里。如今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反正也无法生存了。削减领土不能生存与跟你拼命同样是死,让我死在您而前。”管仲、鲍叔要上去,曹翙手接着剑站在两阶之上说。“两位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许上去。”庄公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不然的话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桓公说:“是用领土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保卫领土。您还是答应了吧!”于是终于在汶水之南封士为界,跟鲁国订立丁盟约。桓公回国以后想不还给鲁国土地,管仲说:“不可以。人家只是要劫持您,并不想跟您订立盟约,可是您却不知道,这不能说是聪明,面对危难却不能不受人家胁迫,这不能说是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算作诚信。不聪明、不勇敢、不诚信,有这三种行为的,不可以建立功名。还给它土地,这样虽说失去了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四百里土地就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舍算的。”庄公是仇人,曹翙是敌人,对仇人敌人都讲诚信,更何况对不是仇人敌人的人呢?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而天下能听从,就由此产生出来了。管仲可以说是能因势利导了。他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通达。虽说前边有所失,不过可以说后来有所得了。事情本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啊。

注解:贵信

七曰: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谁犹何也。故《周书》曰“允哉允哉”,

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周书》,逸书也。满犹成。故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

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

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人之有,他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

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毕,尽也。人主有见此论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

论者,可以为王者佐矣。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不信,气节阴阳皆不交,故不成岁

也。春之德风,风不信,其华不盛,华不盛,则果实不生。在木曰实,在地曰蓏。

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则长遂不精。遂,成也。秋之德雨,

雨不信,其谷不坚,谷不坚,则五种不成。坚,好;成,熟也。冬之德寒,寒不

信,其地不刚,地不刚,则冻闭不开。不开,气不通也。天地之大,四时之化,

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乎,于也。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

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

令;易,轻也。交友不信,则离散■怨,不能相亲;亲,比也。百工不信,则器械

苦伪,丹漆染色不贞。贞,正也。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

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

降矣,寒暑四时当矣。当犹应也。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

○梁仲子云:“关内侯,秦爵也。刘昭注《续汉书·百官志》引刘劭《爵制》曰:‘秦都山西,以关

内为王畿,故曰关内侯。’然则齐安得有关内侯乎?《管子·大匡》篇载此事云:‘鲁不敢战,去国

五十里而为之关,鲁请比于关内以从于齐。’据此,疑‘侯’字衍。卢云:“案曹沫事出于战国主人

所撰造,事既不实,辞亦鄙诞不经,但以耳目所见,施之上世,而不知其有不合也。”桓公许之。

曹刿谓鲁庄公曰:○“曹刿”,《左传》作“曹刿”,《公羊》、《国策》、《史记》并作“曹

刿”。“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

“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

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

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承,佐也。○梁仲子云:“注

非也。《左氏昭廿一年传》‘子皮承宜僚以剑’,哀十六年《传》‘承之以剑’,杜云‘拔剑指其喉’。

盖曹翙以剑自向,故下云‘戮于君前’,即以颈血湔衣之意。”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

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钧,等也。戮,亦死也。管仲、

鲍叔进,曹翙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

“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

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

君不知,不可谓智;○《御览》四百三十作“人将劫君而不知,不可谓智”,此“不盟君”三

字剩。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不智不勇不信,

有此三者,不可以立功名。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

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翙,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公

羊传》曰:“庄公升坛,曹子手剑而从之,请复汶阳之田。管子曰:‘君许之。’桓公曰:‘诺。’

曹子请盟。桓公下,与之盟。要盟可犯,而桓公不欺;曹子可仇,而桓公不怨。桓公之信著乎天下,

自柯之盟始焉。”此之谓也。夫九合之而合,壹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

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物固不可全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