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第20卷(一)原文译注

(2013-03-18 15:22:18)
标签:

文化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吕氏春秋》第20卷(一)

第 二 十 卷

恃君
【原文】
    一曰: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捍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於群也,君道立也。故君道立则利出於群,而人备可完矣。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此无君之患。故君臣之义,不可不明也。自上世以来,天下亡国多矣,而君道不废者,天下之利也。故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道者。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非滨之东,夷秽之乡,大解、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大人之居,多无君;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敝凯诸、夫风、馀靡之地,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此四方之无君者也。其民麋鹿禽兽,少者使长,长者畏壮,有力者贤,暴傲者尊,日夜相残,无时休息,以尽其类。圣人深见此患也,故为天下长虑,莫如置天子也;为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後天子利天下,国君利国,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故忠臣廉士,内之则谏其君之过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豫让欲杀赵襄子,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於其妻之所。其妻曰: “状貌无似吾夫者,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以变其音。其友谓之曰: “子之所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不然。以子之材而索事襄子,襄子必近子。子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笑而应之曰:“是先知报後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失吾所为为之矣。凡吾所为为此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非从易也。”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故去’今又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异别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而弗往死,是果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後世人主之不知其臣者也,所以激君人者之行,而厉人主之节也。行激节厉,忠臣幸於得察。忠臣察则君道固矣。”

【译文】
    就人的本能来说,爪平不足以保卫自己,肌肤不足以抵御寒暑。筋骨不足以使人趋利避害,勇敢不足以使人击退凶猛制止强悍之物。然而人还是能够主宰万物,制服毒虫猛兽,使寒暑燥湿不能为害,这不正是人们事先有准备,并且能聚集吗?人们可以聚集,是因为彼此都能使对方得利。人们在群聚中能够相互得利,君主的原则就确立了。所以,君主的原则确立了,那利益就会从群聚中产生出来了,而人事方面的准备就可以齐全了。

    从前,远古时期没有君主,那时的人民过着群居的生括,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没有父母兄弟夫妻男女的区别,没有上下长幼的准则,没有进退揖让的礼节,没有衣服鞋子衣带房屋积蓄这些方便人的东西,不具备器械车船城郭险隘这些东西。这就是没有君主的祸患。所以君臣之问的原则,不可不明察啊。

    从上古敢来,。天下灭亡的国家很多了,可是君主的原则却不废掉,因为这是对天下有利的。所以要废掉那些不按君主原则行事的人,拥立那些按君主原则行事的人。君主的原则是什么?就是把为人民谋利而自己不谋私利作为准则。

    非滨以东,夷人居住的秽国,大解、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大人等部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没有君主;扬州,汉水以南,百越人住的地方,敝凯诸,夫风、余靡等部族那里,缚娄、阳禺、驩兜等国家,大都没有君主,氐族、羌族,呼唐、离水以西,僰人、野人、篇笮川那里,舟人、送龙、突人等部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没有君主,雁门以北,鹰隼、所鸷、须窥等国家,饕餮、穷奇等部族那里,叔逆族那里,儋耳族居住的地方,大都没有君主。这是四方没有君主的地方。那里的人民象麇鹿禽兽一样,年轻人役使老年人,老年人畏惧牡年人,有力气的人就被认为贤德,残暴骄横的人就受到尊重,人们日夜互相残害,没有停息的时候,以此来灭绝自己的同类,圣人清楚地看到这样做的危害,所以为天下做长远的考虑,没有比设立天子更好的了,为一国做长远的考虑,没有比设立国君更好的了。设立国君不是为了让国君谋私利,设立天子不是为了让天子谋私利,设立官长不是为了让官长谋私利。等到道德衰微世道混乱的时代,然后天子才凭借天下谋私利,国君才凭惜国家谋私制,官长才凭借官职谋私利。这就是国家一个接一个兴起、一个接一个灭掉的原因,这就是混乱灾难所以时时发生的原因。所以忠臣和廉正之士,对内就要敢于劝谏自己国君的过错,对外就要敢于为维护臣子的道义而献身。

    豫让想刺杀赵襄子,就剃掉胡须眉毛,自己动手毁坏了面容,装扮成乞丐去他妻子那里乞讨。他的妻子说:“这个人相貌没有象我丈夫的地方,他的声音怎么这样象我的丈夫呀?”他又吞炭改变了自己的声音。他的朋友对他说;“您所选取的道路很艰难而且没有什么功效。要说您有决心那是对的,要说您聪明那就不对了。凭着您的才干去请求侍奉襄子,襄子必定亲近您。您受到亲近然后再做您想做的事,这样就会很容易而且必定能成功。”豫让笑着回答他说:“你说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先知遇自己的人而去报复后知遇自己的人,是为了过去的主人而去杀害新的主人,使君臣之间的准则大乱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这就失去我所以要行刺的目的了。我要行刺的目的,是为了让君臣之间的道义彰明,并不是要抛弃君臣之义选取容易的道路。”

    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自己认为不被知遇,因而离开敖公到海边居住。夏天吃菱角芡实,冬天吃橡树籽。莒敖公遇难,柱厉叔辞别他的朋友要为敖公击死。他的朋友说:“您自己认为不被知遇所以离开他,如争又要为他去死,这样看来,被知遇与不被知遇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柱厉叔说;“不是这样。我自己认为不被知遇,所既离开了他,如今他死了我却不为他去死,这就表明他果真了解我是不忠不义之臣了。我将为他而死,以便使后世当君主却不了解自己臣子的人感到惭愧,用以激励君主的品行,磨砺君主的节操。君主的品行得到激励,节操受到磨砺,忠臣就有可能被了解,忠臣被了解,那么为君之道就牢固了。”

注解:恃 君 览

恃君

一曰:

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卫,扞也。肌肤不足以扞寒暑,扞,御也。

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从,随也。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禁,止也。然且犹裁万物,

制禽兽,服狡虫,狡虫,虫之狡害者。寒暑燥湿弗能害,古人知为之备。不唯先有其

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君道立也。众

之所奉戴,故道立。故君道立则利出于群,群,众也。而人备可完矣。昔太古尝无君

矣,太古,上古。两仪之始,未有君臣之制。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

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

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此无君之患。上苟所无者,无以化下,故以无君为患。

故君臣之义,不可不明也。明,知也。自上世以来,天下亡国多矣,而君道不

废者,天下之利也。君施庆赏威刑以正之,故天下之利也。故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

道者。行,奉也。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熊虎为旗章,明识也。

非滨之东,朝鲜乐浪之县,箕子所封,滨于东海也。○“非”疑当作“北”,犹言北海之东

也。夷秽之乡,东方曰夷。秽,夷国名。大解、陵鱼、其、鹿野、摇山、扬岛、大

人之居,多无君;东方之夷,无有君长。扬、汉之南,扬州、汉水南。百越之际,越有

百种。敝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驩兜之国,多无君;皆南越之夷

无君者。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僰,读如匍匐之匐。篇窄之川,

舟人、送龙、突人之乡,多无君;西方之戎无君者。先言氐、羌,后言突人,自近及远也。

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

多无君。北方狄无君者也。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故曰“多无君”也。此四方

之无君者也。其民麋鹿禽兽,不知礼义,无长幼之别,如麋鹿禽兽也。少者使长,长者

畏壮,有力者贤,贤,豪者也。暴傲者尊,日夜相残,无时休息,以尽其类。类,

种也。圣人深见此患也,故为天下长虑,虑,计也。莫如置天子也;置,立也。为

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置君非以阿君也,阿犹私为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

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后天子利天下,幼奉长,卑事尊,强不得陵弱,

众不得暴寡,以此利之。○卢云:“注非是。利天下,言以天下为己利也。古之圣王有天下而不与后

世,则以天下为己利,故有兴有废,而乱难时作。如此方与下文意相承接。”国君利国,官长利

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不得常,施时盗作耳。故忠臣廉士,

内之则谏其君之过也,谏,止也。外之则死人臣之义也。义重于身。

豫让欲杀赵襄子,欲为智伯杀赵襄子也,已说在上篇。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

为乞人而往乞于其妻之所。其妻曰:“状貌无似吾夫者,其音何类吾夫之甚

也?”又吞炭以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所道甚难而无功。○所道犹言所由。

《赵策》无“所“字。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不然。以子之材而索事襄子,索,

求也。襄子必近子。子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笑而应之曰:

“是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失吾所为为之

矣。○《赵策》作“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无“失吾所为为

之”六字。两本皆可通。无此犹言无如此。吴师道疑具有缺字,非也。凡吾所为为此者,所以

明君臣之义也,非从易也。”

柱厉叔事莒敖公,莒,子国也。敖,公谥。公,君也。○案:此与《列子·说符》篇同。

《说苑·立节》篇作“莒穆公有臣曰朱厉附”。自以为不知,而去居于海上。柱厉叔自以不

为敖公之所知,而远去居于海上也。夏日则食菱芡,菱,芰也;芡,鸡头也,一名雁头;生水中。

冬日则食橡栗。橡,皂斗也,其状似栗。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往

死敖公之难也。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故去,今又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异别

也。”言叔为不见知于敖公而舍之去,今复往死其难,是与见知、不见知无别异也。柱厉叔曰:

“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而弗往死,是果知我也。今不死其难,是为使敖公

果知我为不良臣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人主之不知其臣者也,丑,愧也。唯明君能知

忠臣耳,敖公弗及也。死其难,可以使后世不知良臣之君惭于不知人也。所以激君人者之行,

而厉人主之节也。激,发也。所以发起君人之行。厉,高也。人君务在知人,知人则哲,所以

厉人主之志节也。○“人主”,《御览》六百二十一作“人臣”,非是。下云“行激节厉,忠臣幸于

得察”,则“节厉”正指人主言。行激节厉,忠臣幸于得察。察,知也。忠臣察则君道

固矣。”臣见知则尽忠以卫上,故君道安固不危殆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