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第20卷(四)原文译注
(2013-03-18 15:15:00)
标签:
文化 |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
《吕氏春秋》第20卷(四)
召类
【原文】
【译文】
注解:召类
四曰:
类同相召,召,致也。气同则合,合,会也。声比则应。应,和也。故鼓宫而宫
应,鼓大宫,小宫应。鼓角而角动。击大角,小角动。以龙致雨,以形逐影。龙,水物
也,故致雨。影出于形,形行日中则影随之,故曰“以形逐影”。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
命,焉不知其所由。故国乱非独乱,有必召寇。召,致。○有读曰又。独乱未必亡
也,召寇则无以存矣。
凡兵之用也,用于利,用于义。《传》曰:“利,义之和也。”攻乱则服,服则
攻者利;得其利。攻乱则义,义则攻者荣。得荣名也。荣且利,中主犹且为之,
有况于贤主乎?○有读曰又。故割地宝器,戈剑卑辞屈服,不足以止攻,唯治为
足。足以止人攻。治则为利者不攻矣,为利动者不来攻己。为名者不伐矣。为武移者不
来伐己。凡人之攻伐也,非为利则固为名也。名实不得,国虽强大,则无为攻
矣。无名实之国虽强大,则无为往攻之矣。《传》曰“取乱侮亡”,此是也。兵所自来者久矣。
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丹水在南阳。浦,岸也,一曰崖也。○梁仲子云:“《水经·丹
水注》引作‘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苗民,有苗也。却犹止。
更,改。禹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春秋传》曰“启伐有扈”,言屈骜,不知
出何书也。○案:《路史·国名纪》:“夏后攻曹魏、屈骜,《吕览》云‘启’。《潜夫论》‘曹,
姜姓’。詹伯曰‘祖自夏,以稷、魏、骀为吾西土’。《盟会图》云‘嬴姓。隰之吉乡北有古屈城,
北屈也’。”旧本“禹攻曹魏”下有小注“攻伐”二字,此殊可省,且其离句亦非也。三王以上,
固皆用兵也。乱则用,治则止。治而攻之,不祥莫大焉;乱而弗讨,害民莫
长焉。此治乱之化也,化,变也。文武之所由起也。文者爱之徵也,武者恶之
表也。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元,宝。譬之若寒暑之序,时至而
事生之。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事之适得其时,
则无不成,故功大。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觞之。司城,司空,卿官。宋武公名司空,故改为司
城。觞,爵饮尹池酒也。○“士尹池”,《御览》四百十九引作“工尹他”,《新序·刺奢》篇与此
同。南家之墙犨于前而不直,犨犹出。曲出子罕堂前也。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西
家地高,潦东流经子罕之宫而不禁。○“径”,《新序》、《御览》作“经”。旧校云:“一作‘注’。”
孙云:“李善注《文选》张景阳《杂诗》引作‘注于庭下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问不直墙、
不止潦之故。司马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鞔,履也。作履之工也。一曰:
鞔,靷也。作车靷之工也。○“者也”,旧本作“百也”,讹,今改正。《说文》云“鞔,履空也”,
徐曰“履■”。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作鞔以共食。今徒之,
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鞔不售,无以自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
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西家高,吾宫庳,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
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于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
贤,主,君。其相仁。相,子罕。贤者能得民,得民欢心。仁者能用人。人为之用也。
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
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冲车所以冲突敌之军,
能陷破之也。有道之国,不可攻伐,使欲攻己者折还其冲车于千里之外,不敢来也。宋在三大万
乘之间,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故曰“三大万乘之间”也。子罕之时,无所相侵,边
境四益,四境不侵削则为益。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终其身,其唯仁且节与!节,
俭也。故仁节之为功大矣。按《春秋》,子罕杀宋昭公,不但相三君以终身。○梁伯子云:“春
秋时,子罕是乐喜,乃宋贤臣,奈何以为杀君乎?战国时,宋亦有昭公,其时亦有子罕,逐君擅政,
如《韩非子》、《韩诗外传》、《淮南》、《说苑》诸书所说耳。”故__________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
等,以见节俭。等,级也。茅可覆屋,蒿非柱任也,虽云俭节,实所未闻。○案:《大戴·盛德》
篇云:“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蒿宫也。”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睹,视。○《御览》四百二引作“瞆之”,注“瞆,
视也,音贵”。案:睹,见也,疑非视义。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反,还也。赵简子曰:
“何其久也?”史默曰:“谋利而得害,犹弗察也。察,知。今蘧伯玉为相,
史鰌佐焉,伯玉,卫大夫蘧庄子无咎之子瑗,谥曰成子。史鰌亦卫之大夫,字子鱼。《论语》云
“直哉史鱼“。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君从其言。《易》曰:‘涣其
群,元吉。’涣者贤也,群者众也,元者吉之始也。‘涣其群元吉’者,其
佐多贤也。”谓孔子、子贡之客也。吴公子札适卫,说蘧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公子翚曰
“卫多君子,未有患也”,故曰“其佐多贤也”。○案:《左传》“蘧瑗”下有“史狗”,陆德明作
“史朝”,此公子翚疑是“■”之讹,即“朝”也。但公子朝通于宣姜,惧而作乱,不得为贤。梁伯
子云“或是公孙朝”。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凡谋者,疑也。疑则从义断事,从义断
事则谋不亏,谋不亏则名实从之。既有美名,又有其实,故曰“名实从之”。贤主之举
也,岂必旗偾将毙而乃知胜败哉?察其理而得失荣辱定矣。故三代之所贵,
无若贤也。若,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