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第20卷(六)原文译注

(2013-03-18 15:10:03)
标签:

文化

分类: 《吕氏春秋》26卷详解

《吕氏春秋》第20卷(六)

行论
【原文】
    六曰:人主之行,与布衣异。势不便,时不利,事雠以求存。执民之命。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为故。故布衣行此指於国,不容乡曲。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於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於野以患帝。舜於是殛之於羽山,副之以吴刀。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於庙。文王流涕而咨之。纣恐其畔,欲杀文王而灭周。文王曰:“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纣乃赦之。天下闻之,以文王为畏上而哀下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齐攻宋,燕王使张魁将燕兵以从焉,齐王杀之。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召有司而告之曰:“余兴事而齐杀我使,请令举兵以攻齐也。”使受命矣。凡繇进见,争之曰:“贤王故愿为臣。今王非贤主也,愿辞不为臣。”昭王曰:“是何也?”对曰:“松下乱,先君以不安弃群臣也。王苦痛之,而事齐者,力不足也。今魁死而王攻齐,是视魁而贤於先君。”王曰:“诺。”请王止兵,王曰:“然则若何?”凡繇对曰:“请王缟素辟舍於郊,遣使於齐,客而谢焉,曰:‘此尽寡人之罪也。大王贤主也,岂尽杀诸侯之使者哉?然而燕之使者独死,此弊邑之择人不谨也。愿得变更请罪。’”使者行至齐,齐王方大饮,左右官实御者甚众,因令使者进报。使者报,言燕王之甚恐惧而请罪也。毕,又复之,以矜左右官实。因乃发小使以反令燕王复舍。此济上之所以败,齐国以虚也。七十城,微田单,固几不反。湣王以大齐骄而残,田单以即墨城而立功。诗曰: “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其此之谓乎!累矣而不毁,举矣而不踣,其唯有道者乎!楚庄王使文无畏於齐,过於宋,不先假道。还反,华元言於宋昭公曰:“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楚之会田也,故鞭君之仆於孟诸。请诛之。”乃杀文无畏於扬梁之堤。庄王方削袂,闻之曰:“嘻!” 投袂而起。履及诸庭,剑及诸门,车及之蒲疏之市。遂舍於郊。兴师围宋九月。宋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宋公肉袒执牺,委服告病,曰:“大国若宥图之,唯命是听。”庄王曰:“情矣宋公之言也!”乃为却四十里,而舍於卢门之阖,所以为成而归也。凡事之本在人主,人主之患,在先事而简人。简人则事穷矣。今人臣死而不当,亲帅士民以讨其故,可谓不简人矣。宋公服以病告而还师,可谓不穷矣。夫舍诸侯於汉阳而饮至者,其以义进退邪!强不足以成此也。

【译文】
    君主的所作所为,与平民不同。形势不好,时机不利,可以恃奉仇敌以便求得生存。君主掌握着人民的命运。掌握着人民的命运,是重大的责任,不能以恣心所欲为能事。平民如果在国内也这样做,那就不能在乡里容身了。

    尧把帝位让给了舜。鲧当诸侯,他对尧发怒说:“符合天道的就当帝王,符合地道的就当三公。如今我符合地道,却不让我当三公。”鲧认为尧这样做是丧失了原则,想得到三公的职位。他的愤怒超过了猛兽,想发动叛乱。他象猛兽把角并排起来一样固城自守,象猛兽举起尾巴一样立旗为号。舜召见他他不来,在野外游荡,以便给舜制造祸患。舜于是在羽山杀死了他,用锋利的吴刀肢解丁他。禹对此不敢怨恨,反而侍奉舜。他担任了司空之职,疏导洪水。他晒得面孔黧黑,累得步履艰难,七窍不能畅通.因而很得舜的欢心。

    从前纣王暴虐无遭,杀死梅伯把他做成肉酱,杀死鬼侯把他做成肉干,在宗庙里用来宴请诸侯。文王流着眼泪为此叹息。纣王担心他背叛自己,想杀死文王灭掉周国。文王说,“父亲即使无道,儿子敢不侍奉父亲吗?君主即使无道,臣子敢不恃奉君主吗?君主怎么可以背叛呢?”纣王于是赦免了他。天下人听到这件事,认为文王畏惧在上位的人而哀怜在下位的人。所以《诗经》中说;“就是这个周文王,言与行小心翼翼。心地光明侍奉上帝。因而得来大福大吉。”

    齐国攻打宋国,燕王派张魁率领燕国士兵去帮助齐国,齐王却杀死丁张魁。燕王听到送梢息,眼泪一行行落下来,召来有关官员告诉他说:“我派是参战可是齐国却杀死了我的使臣,我要立即发兵攻打齐国。”官员接受了命令。凡繇进来谒见燕王,劝谏说:“从前认为您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愿意当您的臣子。现在看来您不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希望辞官不再当您的臣子。”燕昭王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凡繇回答说:“松下之难,我们的先君不得安宁而被俘。您对此感到痛苦,但却侍奉齐国,是因为力量不足啊。如今张魁被杀死,您却要攻打齐国,这是把张魁看得比先君还重。”燕王说;“好吧。”凡繇请燕王停止出兵,燕王说:“然而应该怎么办?”几繇回答说;“请您穿上丧服离开官室住到郊外,派遣使臣到齐国,以客人的身分去谢罪,说:‘这都是我的罪过。大王您是贤德的君主,哪能全部杀死诸侯们的使臣呢?然而燕国的使臣独被杀死,这是我国选择人不慎重啊。希望能够让我改换使臣以表示请罪。”使臣到了齐国,齐王正在举行盛大宴会,参加宴会的近臣、官员、待从很多,于是让使臣前来禀告。使臣禀告,说是燕王非常恐惧,因而来请罪。使臣说完了,齐王又让他重复一遍,以此来向近臣,官员、侍从炫耀。于是齐王就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臣去让燕王返回宫室届住。这就是后来齐国之所以在济水一带被燕国打败的原困,齐国因而变得很虚弱。七十余座被攻下的城邑,如果没有田单,几乎不能收复。齐湣王凭借着强大的齐国,因为骄横而使国家残破,田单凭借着即墨城,却能立下大功。古诗说:“要想毁坏它,必先把它重叠起;要想摔倒它,必先把它高举起。”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重叠起来却能不被毁坏,高举起来却能不被摔倒,大概只有有道之人能做到吧!

    楚庄王派文无畏出使齐国,途经宋国,没有事先借道。等他返回的时傧,华元对宋昭公说:“他去的时候不借道,回来的时候也不借道,这是把宋国当成楚国的边远城邑了。从前楚王眼您会猎时,在孟诸故意鞭打您的车夫。请您允许杀掉文无畏。”于是就在扬粱的堤防上杀死了文无畏。楚庄王正悠闲地把手揣在衣袖里,听到达消息后说;“哼!”就拂袖而起,来不及穿鞋、佩剑、乘车,奉鞋的侍从追到庭院中才给他穿上鞋,奉剑的侍从追到寝门才给他佩上剑,驾车的驭者追到蒲疏街市上才让他乘上车。接着住在了郊外。发兵围困宋国九个月。宋国人彼此交换孩子杀了吃掉,劈开尸骨来烧火傲饭。宋国君主脱去衣服,露出臂膀,牵着纯色牲,表示屈服,述说困苦状况,说:“贵国如果打算赦免我的罪过,我将唯命是从。”庄王说:“宋国君主的话很诚恳啊!”因此就后退了四十里,驻扎在卢门那里,两国媾和以后就返回去了。大凡事情的根本在于君主,君主的弊病,在于重事而轻人。轻视人,那么事情就会处于困境。现在臣子死得不应该,楚庄王亲自率领士兵加以讨伐,可以说是不轻视人了。宋国君主表示屈服述说困苦状况之后,楚庄王就退军了,可以说是不会处于困境了。他在汉水之北盟会诸侯,回国之后用饮至之礼向祖先报功,所以能如此,大概是因为他一进一退都根据义的原则吧,单凭强大是不足以达到这个地步的。

注解:行论

六曰:

人主之行与布衣异,布衣,匹夫。势不便,时不利,事仇以求存,仇,周也。

○旧校云:“‘存’一作‘全’。”执民之命。执民之命,重任也,不得以快志为故。

故,事也。故布衣行此指于国,不容乡曲。指犹志。布衣之人行此志于国,不能自容于乡

尧以天下让舜。让犹予也。鮌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

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论犹理也。

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以为城池之固。举其尾能

以为旌,以为旌旗之表也。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

之以吴刀。羽山,东极之山也。《书》云“鮌乃殛死”,先殛后死也。○副,当读如“为天子削

瓜者副之”之副。梁仲子云:“《海内经》郭注引《启筮》‘副’作‘剖’。”禹不敢怨而反事

之,官为司空,禹,鮌子也。不敢怨舜而还事舜,治水土者也。○案:注“者”字衍。以通水

潦,颜色黎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中犹得。

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于庙。肉酱为醢。

肉熟为脯。梅伯、鬼侯皆纣之诸侯也。梅伯说鬼侯之女美,令纣取之,纣听妲己之谮曰以为不好,故

醢梅伯、脯鬼侯,以其脯燕诸侯于庙中。○注“曰”字疑是“因”。文王流涕而咨之。咨,嗟

叹辞。纣恐其畔,欲杀文王而灭周。文王曰:“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

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纣乃赦之。天下闻之,以文王为

畏上而哀下也。《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诗·大雅·大明》之三章。言文王小心翼翼然敬慎,明于事上,不敢携贰,所以得众福也。

齐攻宋,燕王使张魁将燕兵以从焉,齐王杀之。燕王闻之,泣数行而下,

召有司而告之曰:“余兴事而齐杀我使,请令举兵以攻齐也。”○“请令”疑当

作“请今”。使受命矣。凡繇进见,争之曰:“贤王故愿为臣。今王非贤主也,

愿辞不为臣。”辞,去也。昭王曰:“是何也?”对曰:“松下乱,先君以不

安弃群臣也。王苦痛之,而事齐者,力不足也。昭王,燕王子哙之子。先君,谓子哙

也。松下,地名也。齐伐燕,子哙与松下战,为齐所获,故曰“弃群臣也”。王若伤之而奉事齐者,

盖力不足以伐齐。今魁死而王攻齐,是视魁而贤于先君。”王曰:“诺。”从凡繇

谏也。“请王止兵。”请王出令止兵也。王曰:“然则若何?”凡繇对曰:“请王

缟素辟舍于郊,遣使于齐,客而谢焉,曰:‘此尽寡人之罪也。大王贤主也,

岂尽杀诸侯之使者哉?然而燕之使者独死,此弊邑之择人不谨也。愿得变更

请罪。’”更,改更也。使者行至齐,行,还也。齐王方大饮,左右官实,御者

甚众,因令使者进报。使其使者进报燕使之至也。使者报言燕王之甚恐惧而请罪也,

毕,又复之,以矜左右官实。说燕王谓伏罪,讫,又复使说之,以自矜大于左右官实。官,

长也。使闻知也。因乃发小使以反令燕王复舍。小使,微者也。反燕王使复舍也。此济

上之所以败,此齐所以为燕军所败于济上也。齐国以虚也。七十城,微田单,固几不

反。虚,弱也。燕昭王使乐毅伐齐,得七十余城,事未讫,使骑劫代之,田单率即墨市民击骑劫军,

尽破之,悉反其城,故曰无田单几不反矣。○“不反”,旧作“不及”,注末作“几不及免矣”,两

“及”字皆当作“反”,又“免”字衍,今并删正。湣王以大齐骄而残,田单以即墨城而

立功。湣王骄暴,淖齿杀之,擢其筋,悬之东庙,故曰“而残”也。田单以即墨市民大破燕军,故

曰“而立功”也。诗曰:“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必高举之。”其此

之谓乎!诗,逸诗也。累矣而不毁,举矣而不踣,累之重,乃易毁也。踣,破也。举之高,

乃易破也。以喻湣王骄乱甚,乃易破也。燕军攻高亦易破,使田单序其名也。○据注,踣当读剖,与

举为韵。“序其名”,“序”字必误,疑是“成其名”。其唯有道者乎!有道者,能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故曰“其唯有道者乎”也。

楚庄王使文无畏于齐,过于宋,不先假道。庄王,楚穆王商臣之子,恭王之父也。

无畏申周,楚大夫也,使如齐,不假道于宋也。○申周即申舟,古字通。还反,华元言于宋昭

公曰:“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昭公,宋成公王臣之子杵臼。往来

不假道,欲以宋为鄙邑。楚之会田也,故鞭君之仆于孟诸。言往日与楚会田于孟诸,无畏

挞宋公之仆。请诛之。”乃杀文无畏于扬梁之堤。○梁仲子云:“案:扬梁,宋地,见《左

氏襄十二年传》。又《水经注》‘涣水又东径杨亭北,即春秋杨梁也’,近水,故有堤防。‘杨’、

‘扬’,古通用。”“堤”,李本作“腹”。庄王方削袂,闻之曰:“嘻!”嘻,怒貌也。

○孔太史广森《经学卮言》曰:“削,裁也。投袂,投其所削之袂也。《左氏宣十四年传》文未备,

杜氏遂以投为振,壹若拂袖之义,误已。”投袂而起,履及诸庭,《传》曰“履及于绖皇”也。

剑及诸门,《传》曰“剑及寝门”。车及之蒲疏之市。○“蒲疏”,《左传》作“蒲胥”,

二字通。遂舍于郊,邑外曰郊。兴师围宋九月。围宋在鲁宣公十四年。宋人易子而食之,

析骨而爨之。宋公肉袒执牺,牺,牲也。委服告病病,困。曰:“大国若宥图之,

唯命是听。”庄王曰:“情矣,宋公之言也!”○旧校云:“‘情’一作‘殆’。”

乃为却四十里,○《左传》作“三十里”。而舍于卢门之阖,卢门,宋城门。阖,扉也。

所以为成而归也。成,平。凡事之本在人主,○旧此下有“之患”二字,乃因下文而衍,

今删。人主之患在先事而简人,简人则事穷矣。今人臣死而不当,亲帅士民以

讨其故,讨,伐也。可谓不简人矣。宋公服以病告而还师,还,反也。可谓不穷矣。

夫舍诸侯于汉阳水北曰阳。○“舍”疑“合”字误。而饮至者,其以义进退邪?叛而讨

之,以义进也。服而舍之,以义退也。强不足以成此也。《传》曰“强而不义,其毙必速”,

唯义以济,故曰强不足以成也。○注“毙”旧作“弊”,今据昭元年《左氏传》改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