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菅义伟政府防疫思路开始急转,新一轮“紧急事态宣言”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印度新型病毒感染病例首次在本地被发现,都预示着日本疫情形势再次趋紧。如此境地之下,难熬的不光是经济产业,还有摇摇欲坠的东京奥运会。特别是,围绕疫情期间针对专供运动员使用的病床问题,千叶、茨城等地方知事明确表示拒绝,引发舆论轩然大波,凸显东京奥运会的尴尬。更有知事毫不客气地表态称,日本政府可以停办奥运会。原本应是“香饽饽”的东京奥运会,几近成了
“烫手山芋”。原本应作日本政府坚强后盾的地方城市,变成了倒戈之士,这背后的原因发人深思。

首先,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对日本政府能够迅速有效控制住疫情已不抱希望。菅义伟政府的无用在疫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酵之下显现。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城市能够单打独斗,中央政府强有力的引领不可或缺。事实证明,菅义伟政府的防控除了“自肃”(自觉),似乎再无其他实际举措。连本应举全国之力、齐心协力的奥运会都拒之门外,充分说明了地方政府的失望和绝望。既然国家管不了,那就只好自己管自己,恐怕就是日本地方城市当前心态最真实的写照。
最后,东京奥运会筹备工作存在“盲区”和“死角”。东京奥运会从申办成功的兴奋,到疫情之下延期的无奈,再到如今的办与停的纠结,作为一块“试金石”,都反映着日本政府操办这场大活动的真正能力。地方城市拒绝为奥运“开小灶”,令人不得不质疑东奥会残缺不全的医疗应对体系。距离举办还有2个月多一点,但难以提速的疫苗接种进程,毫无改观的重症病患病床供应,相继打退堂鼓的奥运医疗志愿者,以及停顿在通知和文字上的保健救助机制,想想恐怕都头疼。无法构筑足够安全、安心的医疗体系,已经成为东奥会举办的致命伤。日本全国医师联盟甚至已向日本政府呼吁停办奥运,理由是一场缺乏防范能力的超级聚会恐将催生新型病毒,而新病毒将被贴上“东京奥运”的名签。
东奥运的去与留,已不再仅涉及仍然嘴硬的日本政府的国际形象,而成为了关乎本国民众和奥运选手健康甚至是生死的问题。一手好牌,为何打成如今这副样子,菅义伟政府需要的不仅是思考,更多的是行动。否则,奥运真会变成一场“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