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天“蒋”【7月24日(星期一)篇】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生活病”患者越来越多。相关治疗药品的市场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日本药企瞄准这一商机,纷纷开始拓展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
现在,武田制药、安斯泰来、第一三共等多家日本大型药企均在中国设有分公司或合资公司。日本药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消化、内分泌、眼科及肿瘤等领域。还有小林制药以及第一三共,产品涉及到OTC(非处方药)、外用药等。虽然与很多新兴国家比起来,中国在药品审查方面一向非常严格,但是中国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因此日本药企“不怕麻烦”,在亚洲各国推销药品时将中国当作重中之重,主要力量都投放在了中国市场。
日本药企对中国市场充满了信心。2016年7月,武田制药总裁克里斯多夫·韦伯表示,在接下来5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涉及消化类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10款新药。1月,小林制药首次公开对外投资计划,其在2019年财年之前拟投资约300亿日元(约17.7亿元人民币),用以在中国为主的海外市场收购当地企业,扩大医药品的海外销售,该公司预计在2017年将会在中国完成首笔并购。
日本制药企业的实力不容小觑。2016年6月13日,《PharmExec》(美国医药经理人杂志)根据各制药公司2015年处方药全球销售额公布了一份榜单。全球排名前50位的制药企业中,美国18家,日本8家,德国4家,可以说日本在制药行业的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日本在“汉方药”也就是中成药上的优势尤为明显。根据大和综合研究所的统计,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权威期刊《中草药》则透露,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日本药企主要从中国进口药材后,依靠先进的品质管理、分析技术、机械设备等,在维持药剂品质的同时,制作了严格的用法和使用量。日本药企将中药药方制成拥有统一标准的成药后,在美国等国取得专利,获得世界认可,因此也树立了在世界中成药领域的独特优势。
但是,在中国市场,日本药企与欧美药企相比,还显得相对弱势。日本药企的产品多数为欧美药企原创研发产品的首仿药,进入中国的独家专利品种很少;而且日本药品定价昂贵,价格上没有优势。此外,日本药企在销售模式上相对僵化,更多采取针对医疗专家的会议营销,而没有将销售渠道铺设到各个医疗机构。因此,日本药企要在中国市场立足与发展,真正分得一杯羹,或许还要在原创药品投入,经营模式本土化上狠下一番工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