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或可尝试召唤“尼特族”解决劳动力问题

标签:
尼特族日本政府啃老族日本女性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6月6日(星期二)篇】
尼特族是什么?尼特族其实是英语大写字母NEETs的音译,意思是15到29岁之间,既不在接受教育,也没有在工作,或者接受工作培训的年轻人们。放我们中国里,大概就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了。日本社会里的这种“社会青年”,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时大约有170万尼特族。
其实,日本社会现在的招聘倍率已经达到了几十年来的巅峰时期,通俗的说,招聘3人,只有2个人应聘。如果说想找工作,抛开正式职员还是非正式职员之说,其实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然而,在社会人手紧缺的时候,他们宁愿做游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注意到一点是,尼特族中的2/3都是女性。原本,日本女性的就业意愿就更低。不论受教育水平如何,年轻女性的选择不就业的可能性是年轻男性1.7倍。为什么她们会这样“消极”?因为日本社会中男女地位不平等,导致相当部分的女性一直都抱着即使工作,结了婚也是要辞掉当家庭主妇的想法。干脆直接不进入职场,免得还得面对可能发生的职场欺凌、性骚扰之类的问题。
其次,受教育程度低的尼特族。高中毕业就没有继续学习,甚至连技能专门学校也没有参加。那么高中生毕业能做的就只有最底层的工作了。站着一天才挣不到1万日元,躺在父母家里一天也有吃有喝有空调。懒惰是很容易把人给吞噬掉的。如果政府能够项目,让年轻人参与技术技能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一定能够给他们打开一扇进入社会的门。然而,现在日本政府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少之又少。
其实,在一些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和一些挪威国家,也有这种现象。年轻人不愿意参与工作,更愿意在家无所事事,网络、游戏、漫画就能满足他们精神需求。为了鼓动年轻人参与就业,尤其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难以找到有“社会需求感”工作的人,开办了不少技能学习班,喜欢漫画的人可以学习参与漫画绘制,吃货可以选择参加烘焙课程,喜欢制造的人可以学习各种手工制造。事实上,很多人都能通过各种课程找到社会生活的乐趣,也从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尼特族自身,其实并非想象得那么“潇洒”,他们也会对未来有所担忧,只是苦于看不到可以走出困境的机会,只能继续消沉。日本,尤其是处于劳动人手短缺的时期,如何把这群“尼特族”召唤出来,为他们提供人生的帮助和向导,让他们也为社会创造性的价值,或许可以参考欧美国家的做法。
如果任由他们继续做“尼特族”,身强力壮时期的他们或许能是隐形人,但等到他们老去,就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此外,从女性中开发潜在劳动力显然比从男性中更有空间,女性尼特族应当是政府更应当关注的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