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巴马野田佳彦日本首相美国杂谈 |
分类: 日本天天“蒋” |
日本天天“蒋”(1月23日篇)
如果在大街上问日本人:“日本与哪个国家关系最铁?”,十个人当中估计会有7个回答是“美国”。是的,“战后”日本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扶持下迅速“脱贫致富”的;“3•11大地震”后,是美国力遣航母和海军陆战队员火速救援,美国士兵在“朋友作战”中表现出的献身精神赢得了八成多日本民众的好感。50多年的“日美同盟”关系,让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最坚固的桥头堡。
然而,日前一则新闻报道让日本人有点“失落”,更确切地说,是让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脸面全无”。
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列举外国政要“密友”时,提及了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卡梅伦、印度总理辛格、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韩国总统李明博等,唯独没有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不要以为奥巴马是在无意当中落掉了野田佳彦,因为在列举“密友”前,奥巴马还强调说“美国和日本、韩国的同盟关系得到了强化。日本媒体评论称,这说明奥巴马虽然看重“美日同盟”,但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奥巴马心目中“存在感很淡”。
那么,为什么自以为与美国总统之间存在良好信任感的野田佳彦,却做不成奥巴马的“密友”呢?
首先,可以从另一位美国政要的话语中解读这一问题。就在奥巴马接受媒体采访的当天,专门负责东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在演讲中抱怨称,“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已经更换了3任首相”,“至于外务大臣更换了多少人,我都不清楚了”。他呼吁日本“保持一定程度的政权连续性。英国广播公司指出,这是美国第一次对日本首相更迭过于频繁公开发牢骚。因此可以说,目前无论谁当日本首相,在美国看来,也只是轮流坐庄的“临时”人物。对于这样一位个性不明、前景不妙的日本首相,留给奥巴马的印象自然不会深刻,又何谈成为“密友”呢?
其次,还要怪野田内阁“言行不一”惹的祸。野田上任后,一方面表示要参与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另一方面则揣着“小九九”,力图在谈判中为日本某些产品争得“特殊待遇”,未能向美国全面敞开国内市场的大门;野田不时宣称“要与美国共同主导地区形势”,但对美国提出的“全面中止与伊朗的石油贸易”要求,野田却在公开场合说“不”。这样的“言行不一”,就连日本国内的反对党都能够看出来,野田不过是“图捞选票”的一届政客,美国总统奥巴马又怎能放心地把他当作“密友”呢?
最后,野田不被“看好”,说到底还与低迷的日本经济有关。在2011年11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70人”排名中,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只排名第62。甚至不及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排名第36)和软银公司社长孙正义(排名第60)。有媒体揶揄称,日本首相的全球影响力竟然和日本的经济形势一样低迷。然而,此话却道出了问题的实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二十年,使其国际影响力也日趋衰落。在很多国际问题的处理上,日本只能“舍本赚吆喝”,掏钱买名声。因此,对于美国而言,日本已沦落为一个“提款机”,关键时刻提供一些赞助和支持。而其他方面指望不上什么。这样,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没必要将野田首相放在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