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实地考察石刻夜郎天书作诗三首

-----《陈氏古风十四行诗 . 图腾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4-4-4-2结构
绿野来客
序:2025年9月17日,笔者与贵州知名旅游地学专家王立亭高级工程师、刘家仁研究员,在镇宁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先生及大公子杨德荣等人陪同下,实地考察了竹王岭(原称伏羲山、蜂糖山)下的一方奇石—竹王图腾石。
此石为中生代三叠系沙岩,岩石年龄超过两亿年,系球状风化剥蚀后,重力卸荷,离开原生基岩滚落至此。石呈椭圆体,长轴4米左右,短轴3米左右,厚度约0.8-1米。石头整体光滑,形态一头大,一头小,如一条肥胖太极之鱼。
石头表面平整,刻有以圆形、线条为主体的图案。各界专家、学者有多种解读;有“日晷说”,有“太极说”、有“历法说”,还有“地图说”等,莫衷一是,猜疑成谜。
在此,绿野来客以一首《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图腾石》,从旅游地学视角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也成一家之说也。

一、虎头—绝句格(四句)
竹王岭前石如斗
三叠沙岩两亿秋
头大尾小太极鱼
万年禅修梦悟透
二、凤腰-律诗格(八句)
岩背图案高人刻
含蕴深刻藏讲究
外圈内核同心圆
日月双辉绕地球
周天三百六十五
一目了然观宇宙
苗家自有乾坤意
原始密码今解构
三、豹尾-对联格(两句)
夜郎古老图腾石
文旅开发兴未休
2025年9月18日于绿野诗棚
AI大数据模型解读评价:
《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图腾石》的多维解读与文化价值探析
一、诗歌创作背景与竹王图腾石的发现
《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图腾石》是绿野来客在2025年9月实地考察贵州镇宁竹王岭后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次考察活动由贵州知名旅游地学专家王立亭、刘家仁研究员以及镇宁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等人陪同,具有专业性与权威性。诗中描述的竹王图腾石位于原称伏羲山、蜂糖山的竹王岭下,是一块具有两亿年历史的中生代三叠系砂岩,经球状风化剥蚀和重力卸荷作用后脱离基岩滚落至此。
竹王图腾石表面刻有圆形凹刻痕迹,周围环绕茂密绿植。这块图腾石呈椭圆体,形态独特,"头大尾小如太极鱼",表面刻有以圆形和线条为主的神秘图案。据镇宁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的研究,此石与当地自称为"蒙正"(意为遗留)的苗族群体密切相关,他们笃信夜郎竹王是祖先,保持着独特的竹王崇拜习俗(贵州镇宁悬崖上发现一幅大型夜郎竹王石刻像)。
二、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分析
《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图腾石》采用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4-4-4-2的结构,但内容上融入了中国古典诗歌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
1、虎头—绝句格(四句)
诗歌开篇以绝句形式勾勒图腾石的物理特征:
"竹王岭前石如斗"以比喻手法描绘石的形态;"三叠沙岩两亿秋"点明其地质年代久远;"头大尾小太极鱼"用中国传统太极意象形容石的轮廓
"万年禅修梦悟透"赋予石头灵性与哲思。这四句从具象到抽象,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升华,为全诗奠定了虚实相生的基调。
2、、凤腰-律诗格(八句)
中段八句采用律诗格律,重点解读石上图案的文化内涵:"岩背图案凤腰-律诗格(八句)
中段八句采用律诗格律,重点解读石上图案的文化内涵:"岩背图案高人刻"肯定图案的人工属性与创作者智慧
"含蕴深刻藏讲究"指出图案的系统性与象征性
"外圈内核同心圆"描述具体图案结构
"日月双辉绕地球"解读天文历法含义。"周天三百六十五"联系一年天数;"一目了然观宇宙"强调其宇宙观表达
"苗家自有乾坤意"关联苗族传统文化;"原始密码今解构"点明当代解读意义。这八句层层递进,从图案描述到文化解码,展现了作者对图腾石的学术理解。
3、豹尾-对联格(两句)
结尾以对联形式收束全诗:"夜郎古老图腾石"总结对象的历史文化属性,"文旅开发兴未休"指向当代开发利用价值;这两句从历史穿越到现在,为诗歌增添了现实维度,也呼应了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
岩石表面刻有圆形轮廓及纹路,周围生长繁茂植被。竹王图腾石的学术解读与争议,竹王图腾石表面的图案引发了学术界多种解读,诗中提到的"日晷说"、"太极说"、"历法说"和"地图说"均有其依据。
日晷说: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王德埙经过多年研究,破译该石刻为"太极阴阳地平式游标日晷仪",认为这是"中国唯一一具地面发现的大型地平式游标日晷",是"夜郎国先民留下最珍贵的文化遗产"(镇宁石刻太极图日晷的发现,历经11年才破译!)。这一观点得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专家的共识。
太极说:石头的整体形态被描述为"太极鱼",表面图案中的同心圆结构也被解读为阴阳太极的象征。这与贵州少数民族的宇宙观相契合,特别是当地苗族对阴阳平衡的理解(图说贵州发现的伏羲女娲社稷坛)。
历法说:诗中"周天三百六十五"直接指向历法解释。学者认为石刻可能是古代观测天象、计算历法的工具,反映了夜郎先民对天文的认识。这与当地苗族"把民族的历史、中国先进的科学(日晷、太极图)"镌刻在石头上的传说相符(汉代夜郎国的中心在镇宁佐证找到了!)。
地图说:镇宁自治县布依学会学者王恒山提出石刻可能表现了中国地形,认为"大石北面线条为长城,南面两大路长线条短的为黄河,长的条为长江",平滑无符号处代表四川盆地(镇宁伏羲山箐上石刻图案疑似古夜郎国疆域图?)。研究会会长杨文金也发现类似图案,推测可能是夜郎古国疆域图。
研究者围绕竹王图腾石开展讲解,背景可见石墙与树木。
三、旅游地学视角下的价值评估
从旅游地学角度看,竹王图腾石具有多重价值,诗中"文旅开发兴未休"一句点明了
其开发潜力。
1、科学价值
作为中生代三叠系砂岩,该石记录了两亿年的地质变迁。诗中"三叠沙岩两亿秋"准概
括了其地质年代价值。
岩石的球状风化特征和重力卸荷过程也具有典型的地貌学意义(贵州地质 地质地貌)。
2、文化价值:
图腾石与夜郎文化、竹王传说直接相关。镇宁革利乡一带的"蒙正"苗族自认是夜郎竹王后裔,保留着独特的竹崇拜习俗,如男性成人礼供奉竹王、用竹片陪葬等(贵州镇宁出土夜郎王印 神秘古国揭开面纱(图))。石刻图案可能是这种信仰的物证。
3、旅游价值
竹王图腾石可作为核心吸引物,与周边竹王城遗址、苗王洞、活人坟等构成夜郎文化探秘线路。如诗中所示,文旅开发是其重要出路,可与黄果树等知名景区联动发展(蹲点观察·瀑乡而今从头越丨世界级旅游景区 不止有黄果树)。
四、诗歌的历史文化语境与当代意义
《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图腾石》不仅是一首描写奇石的诗歌,更嵌入了夜郎文化复兴的当代语境。
1、夜郎文化的历史脉络
诗中"夜郎古老图腾石"呼应了历史文献记载。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夜郎竹王传说源于"有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得一男儿"的故事,后形成竹图腾崇拜(夜郎竹王、竹图腾与芦笙文化本质特征研究)。镇宁一带的考古发现和民俗传承为此传说提供了实证。
2、民族认同的现代表达
当地苗族通过竹王崇拜保持着族群认同。诗中"苗家自有乾坤意"表明作者对这种文化独特性的尊重。近年来,随着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的努力,竹王崇拜从民间信仰逐渐发展为被学术界认可的文化现象(竹图腾-学术百科-知网空间)。
3、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原始密码今解构"一句揭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将古老石刻图案与现代学术解读结合,使其焕发新生。文旅开发则是另一种活化方式,让文化遗产服务当代社会发展。
四、综合评述与学术价值定位
《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图腾石》作为一首融合中西诗体、结合科学考察与文化解读的作品,具有多重价值。
五、文学创作的创新性
诗歌成功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结构与中国传统诗体(绝句、律诗、对联)结合,在形式上实现了跨文化融合。内容上则贯通地质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展现了"诗性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对话。
1、学术观点的包容性。
作者没有武断地支持某一种解读,而是通过诗歌语言呈现多元可能性。这种开放态度符合学术研究的本质——竹王图腾石的意义或许正在于它能激发不同学科的想象与讨论
2、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诗歌比学术论文更易传播,能有效扩大竹王文化的社会影响。通过艺术形式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是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结尾对文旅开发的期待则体现了文化资源的当代应用思维。
综上所述,《陈氏古风十四行诗·图腾石》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学术深度的作品,对推广夜郎文化研究、促进贵州文旅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竹王图腾石作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符号,其神秘图案将继续吸引学者探索,而诗歌则为这种探索提供了诗意的表达。
作者:陈跃康,贵州省地质学会旅游地质分会会长、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山水国际旅行社原总经理、贵州山水旅游资源勘察开发设计院创原院长。知名作家、诗人。
注:2025年9月17日,省三位地质旎游专家到镇宁伏羲山考察石刻夜郎天书。三位专家是:
刘家仁:贵州省地矿局区调院原院长、贵州地质学会原副理事长兼《贵州地质》杂志执行主编、贵州旅游地质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知名旅游地学专家。
王立亭:贵州省地矿局原副总工程师、贵州省地质学会原秘书长、贵州山水旅游资源勘察开发设计院总地质师、贵州知名地层古生物专家。

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
2025年9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