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蒙正苗族竹王崇拜传承了两千多年

贵州蒙正苗族竹王崇拜传承了两千多年

一、史志有记载
最早为东晋史学家常璩著《华阳国志》卷四
南中志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卷八十六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兒,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
《水经注》、《文献通考·四裔考》、《贵州通志·前事志》 卷二、《安顺府志》纪年. 牂柯夜郎二国本末》、《镇宁县志》前事志等有相同记载。
二、蒙正苗族竹王崇拜
在安顺市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苗族,自称“蒙正”,为遗留之意。分布在11个乡(镇),68个村,164个自然寨。自称为夜郎竹王的后裔,千百年来笃信竹王是自己的祖宗。蒙正苗族不信神,不信教,只敬奉祖宗竹王,竹王成了维系一个家庭的人身依附。生需要得到竹王的庇护,死后也要得到祖宗竹王的承认。因此,男性成人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有了竹片为证,到阴间祖宗才承认回归祖宗。妇女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尚的崇拜。
三、蒙正苗族竹王崇拜列省级非遗名录
安顺市人民政府2006年12月27日安府发(2006)30号文件《关于公布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镇宁革利苗族“竹王崇拜”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遣产保护;
贵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黔府发(2007)16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名录的通知》,镇宁革利苗族“竹王崇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遣产保护。
《贵州都市报》2007年6月18日A6版刊登了记者徐荣锋题为:《我省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名录镇宁“竹王崇拜”入选》作了报道。
2011年6月1 日安顺市人民政府公布蒙正竹王崇拜被评选为安顺市八大民俗之一。

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 杨文金
2025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