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崇拜省级非遗保护18周年纪念活动纪实

竹王崇拜省级非遗保护18周年纪念活动纪实
蒙正苗族竹王崇拜,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无人问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十分重视。2007年5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7)16号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已18年。
一、活动前准备工作
为让更多的族人了解竹王崇拜非遗文化,2025年7月19日,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召开会长常务会议。会议在竹王文化传承基地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竹王后裔代表50余人。定于2025年8月30日(七月初八) 在竹王文化传承基地举行竹王崇拜省级非遗保护18周年活动。人数控制在200人。
为使8月30日竹王非遗18周年活动充分展示出蒙正苗族把祖宗留在身边,把历史穿在身上千千年的历史“活态”文化。并于8月16日举行服饰、裙饰展示队彩排。为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成立了宣传组、组织组、治安组、后勤组。
二、研究会主办,族人出钱出力
本次活动的资金费用由研究会会长杨文金用个人的退休金筹办;猫猫冲、杨柳坝、小林田坝、大崇宇山、小崇宇山、猛正营盘山七寨竹王后裔无偿出力。
三、8月30日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代表
一是来自黔、桂、滇竹王后裔代表400人;二是邀请的各族代表100人;三是邀请的专家有:贵州民大研究员王德埙先生,贵州大教授、省非遗评审专家王良范先生,贵州大学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李光荣先生,贵州民大教授陈刚先生,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郑波先生,地质与旅游学作家陈跃康先生,龙胜海:苗族青年摄影师,《村里人》拍摄项目发起人;段懿晋:曲径SmallRoads创始人,
首先:由研究会主要成员在祭坛给四祖烧香点蜡;向四祖行三个躬手礼、三个鞠躬礼!
其次:是举行入场式;播放竹王节主題歌,吹唢呐、吹牛角号、吹芦笙、拉四弦马头胡,各族妇女伴随着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的各种乐声步入主会场,把活动氛围推向了高潮,给参加活动的人带来了欢乐和喜悦。
三是主持人:杨兴顺
四、公布为本次活动给予支持的单位和个人名单
镇宁自治县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支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400本发给前来参加活动的代表。
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用个人的退休金筹办18周年活动费用。猫猫冲、杨柳坝、小林田坝、大崇宇山、小崇宇山、猛正、营盘山七寨竹王后裔无偿出力。 对出钱、出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五是会长杨文金就蒙正人物质、非物质文化情况作了介绍
物质文化三个方面:一是夜郎天书石刻图案符号共有15个;二是石刻竹王像;三是夜郎王自制王印。
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蒙正人崇拜竹王:二是把历史穿在身上载体:三是体现在丧俗活动上:四是夜郎竹王设宴招待汉使唐蒙体现在婚宴长桌席上;五是最早开发贵州体现在正月初三祭祖用茅草摆祭上;六是竹王多德的名字体现在巫事活动上;七是祭祀祖先孟获.尤抄体现在合村共祭和各家祭祖名单上;八是蒙正族谱体现在父子连名上;九是母系遗风体现在鸭锯鸡锯活动上;十是迁徙路线体现在人逝指路大歌上…….
七、各民族服饰闪亮活动场
本次活动邀请前来参加的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商家、媒体记者和苗族、布依族服饰歌舞代表队,不仅展示了各民族多彩的精神风貌,而且充分体现活动是一个民族团结包容的欢庆活动。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服饰、乐器文化,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和特色文化。各民族的原生态歌舞、乐器,营造了浓郁的活动氛围,让参加的各族群众在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韵味;不仅是增添了“竹王崇拜非遗保沪18周年”的活动内容,而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传承了传統文化,让根植于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贵州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永放光华。
八、本次活动的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地质旅游学作家陈跃康先生活动当天边看边创作,当天下午就发表了《陈氏古风十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