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敌人:1979年越军阻击伏击战术运用特点(2)
(2009-10-25 09:10:57)
标签:
军事 |
分类: 军史钩沉 |
(转自中华网)
据战后查明,越军在伏击时少用兵而多用
一般情况越军实施伏击,阻击战时,多以班,排小股部队为常见,主要是利用依托工事和荫蔽物发挥火力,堵头,截尾,拦腰打,战术阴险诡诈之极,由于其兵力有限,越军一般不会离开既设工事与我作战,更不敢实施阵前出击,例如:班甘757高地战斗中,由于我三营再次突遭越军炮火袭击,全营建制混乱,一时难以组织对越军实施反冲击,约20分钟后,我三营各连收拢部队后对越步兵实施逆袭,歼敌颇多,此期间越军步兵始终未敢离阵出击。
最后,越军在伏击,阻击中组织严密,一是当前方越军阵地被我军攻克后,阻点越军判定和查明我攻击分队将要继续攻击前进,越军立即会在我前进道路上选择有利地形进行设伏,二是判明我军在迂回,穿插过程中在其必经道路上待机设伏。越军在阻击和伏击战中利用既设阵地敢于同我军实施近战,夜战。
一九七九年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越军在作战方式上大量使用阻击战和伏击战,对我军有一定威胁,在对越作战第二阶段作战中,我军慎重穿插,慎重接敌,在研究和分析当面越军的作战特点和越南山岳丛林地特点上下功夫,避免了许多伤亡,在技战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加强了步炮,步坦诸兵种合成作战协同,提出穿插突击分队应具有针对越军技战术运用的反阻击
我军通过了对越作战第一阶段中的战火洗礼,在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