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劳动的欢歌 ——《诗经·周南·芣苢》赏析
(2010-11-01 10:09: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经赏析 |
集体劳动的欢歌
凌彰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
赏析:
诗经中的《周南》(民歌)共11篇。《毛诗》说它是文王时代的诗,但经后人考证,有一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的诗。其产生地是河南的临汝、南阳和湖北的襄阳、宜昌、江陵等地。作者多为妇女,诗风纯朴,主要抒发她们在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和思念丈夫等方面的思想感情。
《芣苢》只描述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集体劳动。共3节,12句,每句4个字。全诗48个字,其中仅仅使用“采、有、掇、捋、袺、襭”6个不同的动词,便表达了采集劳动的全过程。其他诗句“采采芣苢”和“薄言......之”(“薄”与“迫”相通,有紧迫之意,意为“赶快” ,“快点” )各重复6次。初读似感平淡、简单、重复,但是反复吟咏后,会发现这种多重主体叠唱的抒情方式,富有声情。清代文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赞叹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芣苢》一诗运用“赋”的手法,即直接铺叙描写,而不用“比、兴”的手法(比喻和联想)生动地再现了欢快热烈的劳动场景,展现了众多妇女采摘劳动的递进过程和收获越多,心情越愉快的景象。于重沓复叠的合唱中,表现出妇女们的明快有力和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呈现出一幅原汁原味的风景画。
芣苢是一种野生植物,古书上多指“车前子”(草名)。可以入药,用来治妇女不孕,食后有利于多生孩子。古代人口稀少,尤其是发生战争或各种自然灾害之后,人口锐减。执政当局常常鼓励人们多生育,提倡多子多福、财丁两旺。这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的。但是《芣苢》一诗只是表现妇女的欢快的集体劳动和丰收的喜悦,没有谈情说爱,也和人口政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