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赏析
(2010-10-29 09:26: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诗经赏析 |
他山之石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
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
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解读赏析:
《鹤鸣》有两节共十八行,通篇描写自然景物而没有人物。其中以鹤、鱼、树、石为主,涉及沼泽、郊野、深渊、浅滩、天空、林园、落叶、檀树、楮树、磨刀石和玉器等,构成一幅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悠远空灵的田园美景。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篇中国最早的田园诗。
然而《鹤鸣》也是富有哲理的隐喻诗。它运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任人唯贤、重视人才的主张,有的学者认为它用以劝说当时的统治者(周宣王)起用在野的隐士贤才来辅佐治理国家,提倡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诗中着重列举鹤、鱼、树、石等动物、植物和矿物,象征着各种事物都各有其特点和属性,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以物喻人,人也和物一样,都各有各自的才干、优势和潜能,可以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实现其人生价值。正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和“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他山之石 可以为错”和“可以攻玉”后来演变成成语“他山攻错” ,意指拿别人的长处来补救自己的短处,即借助外力克服弱点和弥补不足,另也比喻可以用异国的贤才、专家来帮助本国的建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表明人类具有不断地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石头经过人的改造可以变成磨刀石,成为一种工具,也可以把石头琢磨打造成玉器,成为贵重的精品。当然石头也可用作建筑物和铺路的材料等等。人们通过各种实践,不断地丰富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科学研究方面,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幼学习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史书,让需要逻辑思维的科学研究和需要形象思维的文学艺术在头脑里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和顿悟,因而在科研方面不断攀登高峯。例如:
(1)
他从《诗经》中体会到数学的简约之美与中国古典文学纯朴简洁而韵味无穷的语言美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看到中国古诗的比兴方法对寻找数学方向的重要性。他说:“他山之石可攻玉,文学数学巧结合,数字与文学艺术可以有机碰撞。”
(3) 1957年美籍华人物理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哀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荣获诺贝尔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