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冈仁波齐》观后感

(2023-06-16 20:00:38)

      布达拉宫是所有旅游者到西藏必去的景点,但对藏民而言,一生一世最想去也必须去的圣地是大昭寺,是冈仁波齐。恰好有部电影就叫《冈仁波齐》,是由张杨导演,2017年上映的。

     《冈仁波齐》是一部很奇怪的影片,既有点像故事片,又有点像纪录片,情节特简单,就是讲川、滇、藏三省交汇处的芒康县普拉村11个藏族村民组团去朝拜的经历。整部影片没有特别出彩的演员,也没有特别曲折的情节,甚至连音乐也没有,就是磕头、磕头、磕头,磕了整整2000多公里,历时一年。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情节,譬如,路上遇到一位大叔,纠正了他们磕头的姿势,途中孕妇生养了一个孩子,拖拉机被汽车撞坏后只能拉着车身前行,到了拉萨打工挣够路费后再去冈仁波齐,杨培死后进行天葬,等等。但这些情节,是那样的琐碎,那样的平淡,丝毫没有离奇曲折、激动人心的效应。如果没有一点对西藏、藏民和藏传佛教的感性认识,看这样一部白开水似的影片,会感觉无趣和无聊。但去过西藏以后,看这部电影会有不同的感受;平时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西藏的每时每刻却很平常地发生着。无论是坐着还是行走,藏民会不知疲倦地用手摇着转经轮;而路上永远不缺躺平了身子磕长头的朝圣者。面对死亡,藏民的态度是非常豁达和超脱的,实行天葬和水葬,追求与自然界融为一体;面对金钱,也不排斥,但满足生活的必须之外,毫不吝啬全都捐给了寺庙。

       《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应该不会有非常高的票房,毕竟看惯了风花雪月和俊男靓女,一下子适应不了这种苦行僧式的乏味场面。但这部电影的精髓之处,或许就需要这样的平淡和真实。当观众认为这11个人在这条朝圣之路上吃尽苦头的时候,剧中的朝圣者却充满着实现梦想的希望,脸上洋溢着乐观的情绪,没有一个人说一句怪话,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难能可贵的是,所有人都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没有说教,没有鼓动;可以这样说,除了信仰两个字,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这样的执着的追求。

     《冈仁波齐》的导演没有使用专业演员,而是挑选了11个真正的村民本色出演;在拍摄手法上也采用了纪录片式的跟拍方法,真实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跟着走了整整一年。这样的一部电影,不是追求高票房的商业电影,而是体现朝圣者完成人生梦想的艺术影片。在展示藏民虔诚的宗教热情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导演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影片放映的当年,获得了第二届意大利中国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说明也引起了评委们的共鸣和好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原之旅
后一篇:语文与文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