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们一行十三人从苏南硕放机场途经重庆,次日直飞拉萨,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西藏之行。
(一)高原反应
西藏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屋脊,全世界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有5座在这里。到西藏去,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令人神往,但不可预估的高原不适又不免让人惴惴不安。曾有同事到了西藏便住进了医院,也有一位女同学开了一辆普通的神龙富康轻松完成高原之旅。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更令人为之纠结。
为了这趟旅行,大家聚在一起研究了好多次,也请教了几位曾经去过西藏的人。便是带吃什么药就方案百出,令人无所适从。有位先生建议什么都不要吃,就吃丹参片,价廉物美效果好。想想也对,西洋参、红景天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唬人的,便提前几天服用丹参片。不料吃了丹参片之后连续两天兴奋失眠,倒是真的着急起来了。咨询中医后,医生告诉我药是服得没问题,关键是服药的时间搞错了,必须每天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钟左右才有效,而且服药之后不能喝浓茶,晚上服用活血化瘀的药会导致失眠,停了以后果然有所改善。但有的时候人是需要心理暗示的,不吃点什么总像少了点什么似的。灵机一动,带了点朋友帮我准备的西洋参片泡水喝喝,也算是有所预防了。在重庆到西藏的航班上,询问了空姐,好像除了吸氧也确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神药。
到了拉萨的贡嘎机场,走路轻飘飘的,后脑勺有点轻微的疼痛,高原反应果然如期而至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活动,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逐渐适应少氧的呼吸环境。晚上稍微喝了一点容易消化的粥,便早早睡觉了,但缺氧使人难以入睡;好在房间备有增氧设备,开启后让人稍稍舒服一些。看来,到了西藏,应付好高原反应确是第一大课题。
(二)大昭寺
对于旅游者来讲,到西藏旅游的首选地肯定是布达拉宫,到过布达拉宫,你就可以说来过西藏了,没有到布达拉宫,随便你怎么说曾经到过西藏,不免心中有点虚虚的。但对有宗教信仰者,到西藏真正的目的地则是大昭寺。导游考虑到我们体力恢复的状况,把游览的第一站放到了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便是拉萨这个名称也是由大昭市原先的名字“惹萨″演化而来的。一直到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在寺院举行传昭大法会,才将寺院改名为大昭寺。藏王松赞干布建大昭寺的初衷是为了供奉释迦牟尼的等身佛像,逐渐成为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后,行政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也是在这里举行的。除了宗教、政治上的影响力,大昭寺的建筑也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不同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如今的大昭寺终日香火缭绕,酥油灯长明不灭,朝拜者络绎不绝,磕长头场面感人,转经者一丝不苟,一切都彰显了这座著名寺院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布达拉宫
翌日,游览布达拉宫。选择这个时间段到西藏旅游,避开了五一节日高峰,即便是在最热门的布达拉宫也没有那么多游客,可以从容休息、尽情参观。
布达拉宫与大昭寺在功能上有明显差异,大昭寺宗教的功能更多一点,而布达拉宫是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场所,而且行政的功能更突出,税政、粮务、军队、法庭、监狱等应设尽设。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建的王宫,历经战火和自然灾害的破坏逐渐式微;直到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白宫″,并将政权机构迁至此地,才使布达拉宫重获新生;此后,经历世达赖喇嘛对"红宫”的修扩建,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外观十三层,实际是九层,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要攀爬上这么高的楼层,没有同伴的鼓励,确是有难度的;特别是起步阶段,人人气喘如牛,爬了没多会便想坐下来休息一阵。但真的进入白宫、红宫参观的时候,面对令人震撼的大量精美的壁画、唐卡、佛塔、塑像以及珍贵的经文典籍,便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等到下山的时候,已完全没有了疲累感。比较遗憾的是,在规定的一小时参观时间内,是无法走遍整个布达拉宫的,也无法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些绚丽多彩的文物。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来过了这个生长在蓝天白云之间、万人景仰的圣地,也在无意间战胜了自己曾经的畏难情绪,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人生的收获吧!
(四)羊卓雍措湖
羊卓雍措湖位于山南市贡嘎县,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封闭性内陆湖泊,湖面海拔4441米,而羊卓雍措山口的海拔更高达4998米。汽车一路盘山而上,还是非常考验人的心肺功能的,倘没有前两天的适应,恐怕很难上去呢。在那么高的地方长着如此美丽的圣湖,也充分反映了西藏地区地形的复杂性。湖边三三两两的自驾游者,正用飞来飞去的无人机拍摄着湖光山色,高科技真正地把天人合在了一起。
返回拉萨,已是华灯初上,拉萨人的夜生活却是刚刚拉开帷幕。
(五)林芝——巴松措
赶赴林芝的旅程要轻松许多,这是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进发,路两边的绿色渐渐多了起来,完全不同于拉萨四周山上光秃秃的景象。大家已不必依赖氧气罐的羁绊,从心理上也慢慢松弛下来,路途是辛苦的,心情却是愉悦的。
林芝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作为林芝市府的八一镇海拔仅2900米;林芝是我国第三大林区,生物资源异常丰富,而西藏80%的森林资源都集中在林芝境内。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来到这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身体上都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在拉萨赴林芝的途中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藏东南明珠’’巴松措,它是藏东南最大的冰川堰塞湖,也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大湖,海拔3480米,隐藏在巴河上游的深山峡谷之中,虽然地处偏僻,但因为它那掩映在冰山环伺、草木繁盛的一湖碧水,早已成为林芝地区的重要景点之一。走近巴松措,远眺群山冰峰、近观碧蓝湖水,那种纯净的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必然会震撼每个人的心灵。
巴松措除了景色无与伦比,还有浓重的宗教人文色彩。用浮桥连接的湖心岛叫扎西岛,岛上坐落着距今1500多年历史的古寺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建于唐代末年。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殿内主供莲花生、千手观音和金童玉女,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来膜拜。围绕着整个巴松措湖还有非常多的神话传说,著名的西藏格萨尔王在湖西岸留下了他的试箭处。
(六)林芝——卡丁沟
卡丁沟景区在著名的318国道旁边,景区开发时间还不长,主要特点是奇峰异石、雄伟壮观,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在当地导游的指引下,仰望山峰可以看到山崖上自然形成的佛像神态,一座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也是蔚为壮观。景区不大,但植物众多,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天然氧吧的清新自然。
(七)雅鲁藏布大峡谷
说到雅鲁藏布大峡谷,必须要先说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全长504.6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这条旅游线路的观光车和导游都是由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负责管理和运行的。
我们的游览是从林芝米林县的大渡卡古堡遗址开始的,这里也是大峡谷的起点。几段残留的古城墙仿佛在描述当初少数民族部落之间激烈争战的场面,而悬崖下的江水自北往南奔腾而去,完全不理会人间的争斗,却成就了人类地理史上的一个奇迹。
第二个游览点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观山台远眺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在云雾缭绕的白云之间时隐时现,传说十人九不遇,但我们很幸运,很清晰地看到了它的真容。这座山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对大峡谷而言也是意义非凡,整个雅鲁藏布大峡谷就是围绕着这座山峰形成的。
随后,我们游览了大峡谷第一弯——林芝排龙乡扎曲大拐弯。这里水流湍急、水色清澈,两岸山峰笔立、林木茂盛;站在这里,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把雄奇和秀丽结合得是多么完美。
在内心赞叹之余,也不免有点遗憾,我们游览的大峡谷仅仅占了10%都不到,九成以上是在墨脱。
(八)林芝民俗村
西藏的天气很难预报,说变就变,墨脱、波密等地突然下起了暴雪,多地出现山地滑坡、雪崩等情况,林芝气温也下降了很多。
为了规避风险,我们将最后的旅游景点放在了林芝八一镇的民俗村。村里的金珠姑娘接待了我们一行,进行简单介绍后,便领我们参观了她的住宅。奇怪的是,进门前她告诉我们不能拍照。打开院门,不大的院子里种植了很多可以入药的植物,金珠姑娘抓了一把金银花便把我们领到了室内。客厅是在二楼的,可以坐很多人,明显是经常接待游客的。厨房是与客厅连在一起,很多厨具看上去很古朴,而且是手工打造的。金珠姑娘是大学生,又受过专业训练,面对我们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既显得真诚,又非常老到。一方面,她用酥油茶和青稞酒热情地招待我们,另一方面,她也向我们介绍了很多藏族的饮食、丧葬、朝拜等风俗习惯。同时,也巧妙地推销了合作社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银制品,引出大家兴致后,便带领我们去合作社开的商店购物。精美的银制品是很能引起人的购买欲的,还可以现场将自己的名字镶嵌上去,大家纷纷购物,满载而归,双方皆大欢喜,挥手而别!
次日清晨我们驱车林芝米林机场,仍经重庆返回无锡,西藏高原之旅圆满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