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2014-10-24 10:13:42)
标签:

上海武康路

老洋房

林荫道

摄影

旅游

分类: 悠悠神州行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是上海市徐汇区一条幽静的的小马路,1公里见长,茂密的梧桐树叶把不宽的路面盖得严严实实,历史上曾经是上海法租界最为典型的高级花园住宅区。从喧闹的淮海中路拐进武康路,仿佛穿越了上海的百年旧梦,罗密欧式的半圆阳台、红色的木质百叶窗、大斜坡的屋顶、宽敞的楼台……都掩映在浓密的梧桐浓荫里。这里集聚了典雅的英国乡村式别墅、法国文艺复兴样式建筑、细节雕饰的西班牙式洋房和沪上少见的地中海式建筑,有“小型住宅类万国建筑群”的美誉,是上海最具欧陆风情的小街之一。这里曾经居住过众多当年的政要、商界精英及文化名人,小路两旁那带有沧桑感的每一个庭院与楼房,几乎都见证了一段段岁月的传奇,堪称是一条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秋日的午后,避开都市的喧嚣,悠然漫步在武康路上,细细体会老上海的味道,是惬意非常的一件事情。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从前的名字,叫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是一条以美国传教士的名字命名的马路。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晚清从美国来华,因其才识颇受当时朝廷赏识,受聘出任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第一任校长。当初福开森为方便师生员工的出入,用自己的薪水作为开支,辟筑了一条土路。到了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由于走这条路得人渐渐增多以及汽车时代的到来,法租界市政当局将这条路修整、拓宽并铺成煤屑路,还将其与西面的道路打通,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走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上海,汪伪政府“接收”法租界后,将所有以西方人命名的道路全部改用中国地名命名。据说,凭着多次途经浙江武康县上莫干山避暑留下的好印象,汪精卫决定将福开森路更名为武康路。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南北连接了沪上热闹繁华的淮海路和华山路,却能保持其独有的神秘和宁静。在武康路上漫步,你完全感受不到城市车水马龙的喧闹,片刻间能让一颗躁动的心完全安定下来。那些历经百年沧桑的洋房别墅,沉静优雅,显得低调而又从容。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这里居住的政商和文化名人数不胜数:民国开国元勋黄兴、总理唐绍仪、商界女杰董竹君、钢铁大王朱恒清、面粉大王孙多森、丝大王莫觞清、金融奇才周作民等商界巨擘的身影,都曾出现在武康路上,文学巨匠巴金,影坛巨星赵丹、孙道临等也曾在武康路上居住多年。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这里的每一座洋房几乎都有着不俗的背景和故事。我随手一拍的武康路109号,回来一查,1949年前是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后为国防部长的顾祝同的上海公馆。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紧挨着的111号,原为英商利纪生的寓邸。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113号,这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此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在这里写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Midget Apartment),建于1931年,装饰艺术派(Art Deco)风格的公寓住宅,法商赉安洋行设计。民国时期为义品放款银行使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曾居住于此。这栋楼的奇特之处是,因建造时该地块属于“边角料”,设计师因地制宜,把建筑设计成三角形,北部最窄的厚度仅一米,好像是贴着马路站立的。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巴金故居的对面,武康路210号,是一座建于1923年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红瓦屋顶,檐口一圈券齿带饰,墙上另有绿釉构件装饰的小窗洞,细长的矩形和半圆券门窗洞散布建筑各立面,沿街的入口做成弧形,情趣盎然。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那个半圆的阳台,和莎翁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向朱丽叶示爱时的阳台几乎如出一辙, 每天都会吸引众多文艺青年的目光。海派女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一书中曾写道:“慢慢经过那意大利式的半圆的阳台,看明黄色的墙面上暮色初合,再看暗着灯、玻璃脏脏的阳台长窗,耳畔突然想起的,是罗密欧的歌声:听不懂的爱情宣言。” “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从此,大家都叫它罗密欧阳台。”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位于武康路395号的北平研究院旧址是一座建于1926年的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由李石曾创办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北平研究院镭学所、药学所、世界社和世界中小学等曾在此办公。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390号-原意大利领事官宅,是一座地中海式建筑,这种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正在整修中。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这是武康路393号黄兴故居,1912至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曾居住于此。黄兴过世之后,“黄公馆”几经易主,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了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这里还曾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办公楼。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如今黄公馆已经变身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老房子艺术中心,游客可以在这里小憩片刻,索取免费导游图,欣赏墙上老洋房的照片。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这里还陈列有很多上海老房子的精致模型。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现如今,浸透着优雅与沉静的武康路经过岁月的洗练,依然气韵飘香。各种创意Club、艺术沙龙、咖啡吧、洋房餐厅比邻而居,旧与新、传统与潮流、历史的烙印和时尚的潮流在这里交叠融合,充满活力。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武康路376号,378号是一个集时尚、餐饮和设计为一体,洋溢着Art Deco风格的时尚庭院“武康庭”(Ferguson Lane)。前面的红砖老洋房是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后面的白色楼宇是原上海仪表局的办公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改造后,如今这里是创意小店集结地。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很多久居上海的歪果仁是这里的常客。画面中背对我们,戴着遮阳帽的那位老外,骑着一辆上海人都不怎么骑的老式凤凰牌自行车穿行在浓荫下的小路,好不惬意。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细细听来,这些老外中说法语的明显多过说英语的,看来殖民地情节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一家数口,其乐融融。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午后的武康庭, 是静谧、自在和逍遥的所在。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上海】梧桐浓荫里的浪漫老洋房(多图)
一对情侣在融合了欧陆风情和上海旧梦的小路上,让摄影师留下这属于青春的美好瞬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