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诗有得

(2022-06-08 19:47:14)

读诗有得

今读欧阳修这首《玉楼春》,颇有感触。

说到这首词,我们先介绍一下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代言体。

所谓代言体,就是诗人词人代为别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词作。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男子作闺音”就是最典型的代言体,即男性作者代他人(女性)言情言志,模拟所代女性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进行创作的词作。

代言体诗词的出现,自然与当时女人的地位所决定,所以,在古代,没有多少女词人,女诗人的。

我们知道,宋代词人李清照之词作,恰是女性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这不属于“代言体”。

这首《玉楼春》就是欧阳修“男子作闺音”这类词作的代表。

之所以会出现“男子作闺音”,这与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有关。

在这首词作中,欧阳修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不但表现了深沉精细的情感,也表现出抒情主人公温柔敦厚的性格。全词如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词作开始写道:“别后不知君远近。”可以说,词作开篇就把抒情主人公置于特殊的环境,不但点名环境,而且更表现出生恨的缘由。抒情主人公自己的亲人远去,现在却不知道行踪。

这里,抒情主人公将思维打开,“远”与“近”是空间距离,两词连用,偏于“远”意。在现代汉语中就是所谓的“偏义复词”。这里的意思是说,也就是说,时间过了这样久了,也许又是一个秋天来临,一年年都过去了,亲人走了多远了,现在哪里。

所以,“触目凄凉多少闷”。也就是说,心中有思念,见到眼前的景物,就会生出凄凉、郁闷。其中,“多少”即“不知多少”之意。特别是“多少”这一表示数量的代词,很有渗透力。词人用没有确定的模糊语言来写抒情主人公此时此刻的“恨”之多。这样,不但表明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复杂和思念的深刻,也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接着的承上写道:“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这里,词人把内容再进一层,不但突出了抒写了“不知君”,也形象暗示了远别之后的情状与愁绪。其中,“渐行渐远渐无书”中,词人运用了反复手法,连续三次用“渐”字,不但把抒情主人公的想象推开,由近及远,而且强化了亲人没有音讯所产生的愁绪。

“水阔鱼沉何处问”中,“水阔”表明了行程已远,是从空间方面描写的,照应了“别后不知君远近”中的“远”。无奈之下,抒情主人公只好发出了“水阔鱼沉何处问”的哀怨之声。

是的,我不知道你在哪里?现在传信的鱼儿也都沉到水底,我真不知道何处可以得到你的消息。其中的“何处问”三字,暗示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苦闷之情。

紧接着,在过片中写道:“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里描写的是夜间风竹之声引发出来的“恨”意。

意思是说,深夜里,秋风吹在竹林中,发出了的响声,似如阵阵秋寒袭人;那千万片竹叶所发出来的千声更是抒情主人公怨恨的叹息。

词句中,“万叶”和“千声”是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词人借风竹之声来表现抒情主人公诉说的离别与怨恨。其中的“敲”字,极赋神韵,它不但有声,也有力量——一下一下的敲在心上,一下一下地响在耳际。词人用这样的手法,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过片以下写道:“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这几句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

词作中,抒情主人公为了摆脱愁苦清冷的现实,急于希望入睡成梦,幻想梦中能寻觅到现实中不能寻觅到的亲人。然而,梦境必然是虚幻的,希望成梦也不是那么容易。为了表现出这样的“不幸”,甚至就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

我们要注意,其中“灯又烬”一语双关。不但写出了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暗示了时间很晚,而且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希望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

词写到这里,可以说,已经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抒情主人公的哀婉、幽怨之情却袅袅不断,这不但使词作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给人以无尽的审美想象余地。

可以说,全词把抒情与写景结合,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竭力突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之“恨”之怨。

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评价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可以说,一个“深”字真正体现出了欧阳修这首词作表现出来情感的深沉与幽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诗有得
后一篇:读诗有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