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理论
(2025-07-01 10:32:12)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丁香焦点解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教育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
【巩义丁香焦点解决第22期学员坚持原创分享3462天】
系统理论
我们可以把系统和区分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来看。可以对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系统进行有意义的区分。显而易见,这两者之间的动力学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形象的例子如下:
比较一下,当人们看到朋友的车被撞扁了一块时所提的问题,和当人们看到朋友的头上撞了一个肿块时所提的问题。
在两种情况下,人们首先会推测,这是某种力量作用于系统而产生了变形。当然,如果三周后发现车上撞扁的地方还在,人们并不会吃惊,最多会问:怎么还没有把它修好?如果三周后发现朋友头上的肿块和被撞那天一模一样,一定会反过来问:为什么你的肿块还那样?潜台词是:你都做了什么,能让你的肿块一直保持原样?
这种差别显而易见,有生命的系统其自身动力(此处是一个特别的行为)的突出特色在于它能主动维持自己的正常运转。比如,此人天天去撞挡在路上的柜子,或者拿锤子砸自己的头,因为他觉得“那种疼痛逐渐消散的感觉很爽……”。在有生命的系统中,“一切都在改变,但却总是有某人或某事在张罗着,让一切保持原样”。
关于不同类型的系统,海因茨·冯·弗尔斯特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概念,即所谓普通系统和特殊系统。普通系统指的是能被观察者完全看清并能被其调控,至少在理论上,当他具有足够的专业能力,掌握足够的信息之后可以如此。特殊系统则始终处在变动之中,呈现出某种特有的动力特点,无法从外对其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施加影响。
推断特殊系统之难,难于上青天。
举一个与普通系统和特殊系统相关的例子:假如有一个黑盒子,我们看不见里面。在盒子的一边有红黄绿蓝四个按钮,盒子的另一边有与四种颜色相对应的灯。而盒子里发生的事情无法知晓。当一位研究者按下黄色按钮,对面的黄灯亮;按下其他颜色的按钮对应颜色的类亮。那么这个系统就是一个可预告度很高的系统。二者的关联也很清晰明了,这是普通系统。机器和仪表都遵循这个原则。
特殊系统则完全不同。简单一点说,让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黑盒子,只是假如它现在有A、B两种状态,状态A叫作“好心情”,状态B叫作“坏心情”。正如我们所知,外部发生的事情也是与我们的情绪有关联的。我们假设,每一次按下按钮,都会对我们的情绪有影响,要么接受,要么修改。此时,研究者先按红色按钮,红灯亮;再按黄色按钮,黄灯亮。当他再次按红色按钮时,绿灯却亮了。等等,此处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是2的16次方,即65536种可能组合。如果把状态的可能性略微再增加一点,比如把输入和输出的可能性增加到四种,比如:好/坏心情、激动/压抑、得意/羞怯、愤怒/喜悦,这些天文数字级的可能性简直数不胜数。别忘了这些可能性的复杂程度与一个动物、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相比还只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是上面列举的小例子就足见简单的因果思维难以站住脚跟。
有生命、有动力的系统具有极其多样的行为方式,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具有这么多可能性的情况下还能共同生活?就拿面包师烤面包来说,究竟他有没有可能在前后两次做出完全相同的面包?一不留神,我们就遇到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规则是怎么产生的?有生命的系统之间又是如何建立规则,使得理论上可能无限多样的可能性被尽量简化,使得相互之间能尽量变得有可预见性?系统中,个体“成为特殊系统”的各种可能性又是如何被限制,使得彼此之间可以被相互依赖?同时,还能尽可能为生活的丰富多彩保留空间,就像可能有友好和不太友好的面包师,会将小面包、吐司面包、多谷面包等卖得有时便宜有时贵,但总归还是为周围人提供一种食品。从系统的角度看,如果系统中的个体由于系统运作的要求限制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并且丧失了自己“潜在的复杂性”,那会怎样?
系统理论概念最早应用在生物学上,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拜尔陶隆菲试图发展一个“一般系统理论”,即跨学科的普遍适用的解释模式。其基本思想是,系统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不能仅从单个组合的叠加来解释: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更确切地说,是整体不同于部分的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系统理论中的控制论工程系统调控学说,变得流行起来。在美国计算机工业主要基地硅谷的帕罗阿托,系统式的家庭治疗研究悄然开始。那时候,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保持平衡状态内稳态,也就是如何通过输入信息纠正下一刻的状态和当前状态之间的偏移,使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负反馈)。这一研究的前提是,复杂过程也能被计划和调控,至少人们可以在内心留有某种印象,可以再现这种复杂关系。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系统理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出了结构式和策略式的家庭治疗。这些流派的治疗师认为,家庭应该被看作一个有功能的系统,治疗师也就顺理成章地在系统中常常使用很多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交流的炸弹”,希望借此能帮助家庭从“功能障碍”转向“功能良好”的状态。
后来的发展表明,事情的发展并不完全像预想的那样。系统并不完全按照人们预定和计划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所谓“好的,有功能的”家庭模式的质疑越来越多:好的标准是什么?谁说了算?作为旁观者,谁又有资格说自己没有夹杂自身利益,能够制定一个代表社会各个阶层的规范?一个“缠结”的家庭也可能是健康的,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后来,“系统的”一词的含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形成了对“自稳态的另一面”的理解。对家庭治疗师而言,这一词汇表达的更多是对自身作用的反思:家庭系统只是一种把我们带离常规道路的观念。我们应该搁置家庭系统这一理念,而更多地反思我们自己究竟是一个治疗团体还是一个意义团体。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
丁
二0二五年七月一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