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问原则与提问类型

(2025-05-12 11:37:49)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

丁香焦点解决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教育

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巩义丁香焦点解决第22期学员坚持原创分享3412天】

 

提问原则与提问类型

 

系统式家庭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给出普遍适用的原则,治疗师分别往里填充具体的内容,好于给出具体的问题或表述。因为每个问题都必须适合并且适应于当下的会谈语境,而标准化提问显然做不到这点。借助于下面的提问类型,治疗师可以针对几乎所有可以想得到的话题自行设计自己的提问。

普遍适用的原则:

1.就差异进行询问

没有差异就没有信息。如果当事人在描述某种情况或某种状况,比如说一个问题时,使用了某个概念,那么澄清这个概念的含义最好的做法,就是对差异所带来的能够被观察到的特征进行询问:人们从哪里能够把所说的那种状况给辨认出来?从哪些特征上面?

另一个做法是,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对差异的另一面进行询问:哪些特征是缺少的?人们从哪里能够把缺少了所说的特征的某种状况给认出来?差异的特征是什么?

2.区分描述与解释、评价即区分现实与想法

在治疗师的提问中,把尽可能不带有说明和价值取向的对现象的描述和对它的解释和评价区分开来,这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最有意义的。一般来说,现象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解释。对现象的解释会改变对现象的评价;对现象的评价也会改变对现象的解释。某种现象是否真的被感知,这是由解释和评价共同决定的。

如果涉及的是行动的结果,那么解释和评价就发挥了核心作用。一旦解释和评价改变了,互动和交际的模式也会跟着改变。

3.把性格“化解”

第一步:转化为行为

个人的、静态的性格是从个人的、不断重复的行为中得出来的,是对这种行为模式进行归因并事物化的结果。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将这些性格重新转化为行为的范畴。

如,父亲必须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能被自己或别人看成“女人作派”?如果所有的人都把母亲描述为“抑郁”,那么她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第二步:互动及时间的重新情境化

行为方式与情境息息相关,不同的情境赋予行为方式不同的含义。通过把人们所认定的性格以及“表现”性格的行为置于互动的情境之下,就可以质疑性格的绝对性。询问行为所带来的作用影响,就属于这一类的问题。

如果某个比如说被看作是有问题的行为被表现出来,那么会发生什么?在哪种情况下这种行为有多强烈地被表现出来?谁在场?谁对此如何反应?之前发生了什么?互动的时间顺序是怎么样的?互动小事件是如何构成的?

4.受害者与行为者明确相互的制约

通过特定的提问形式,可以对行为所带来的循环的、相互的制约性进行假设并具体询问。每一个互动的参与者都被假定为行动者,于是行为者和受害者的角色连同他们直线型的因果前提都遭到了质疑。每个人对所有其他人的行为都承担着责任。

如对母子间的提问——对儿子的问题:如果您想让您母亲恰好去做那些您现在所抱怨的事情,您如何能够办得到呢?回答:我必须做某件事。对母亲的问题:如果您想让您的儿子做某事,您如何能够办得到呢?诸如此类。

5.引入时间的维度

通过引入时间的视角,可以使静态和事物化具有相对性。治疗师可以就过去的改变以及将来可能的出现的改变进行询问。此类问题的含义是:改变是有可能的,而且非常有可能。

如:情况Y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还会持续多久?

6.澄清个人的及家庭的价值观

从个体、家庭的基本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出发,就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询问:

对谁来说个人的独立自主/他人的安康是最重要的?如果在这些价值观之间有冲突,那么会由谁来决定遵循哪一种价值观?是什么最能够让这个家庭从其他家庭中突出出来?

7.传说、故事和理论

因为人们会在故事当中思考,所以通过那些构成了共同的家庭解释架构的故事,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所有的参与者的行为都被赋予了什么样的含义:

在家庭里都讲了哪些传说和故事?关于过去、现在、未来?在故事中,哪些是暗含着的对于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的解释?对于所发生事件的解释,存在着被认可的/有争论的/与之对抗的理论吗?人们是否相信所追求的目标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得以实现?

特殊的提问类型:

1.目前有哪些同盟和联盟?谁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做什么?在不同的关系中存在着哪些不同的游戏规则?哪些人有一致的或相反的目标、看法等等?两代人之间的界限有多么畅通或者有多么封闭?同盟和联盟是可靠的及可预见的,还是变化无常的?有可辨认的转换规则吗?

2.三合一引入外部视角

向一个人询问其他两人之间的或多人之间的关系。如,从丙的角度看甲乙之间的互动交际是怎么样的?谁什么时候做什么?诸如此类。

3.级别顺序

将参与者分成等级,即制定一个类似排行榜之类的东西。谁是第一个……最后一个?如果我们针对……制定一个级别顺序,那么谁位于第一、第二……最后一位?

4.质与量的区分

在质与量的方面就差异进行询问。宁可这样还是宁可那样?更多还是更少?更频繁还是更稀疏?更好还是更坏?

制定数量级的评量也属于此类:如果您要对目前的状况按照从0到10的分数进行评量,0代表最好,10代表所能想到的最糟,那么您会给出多少分?如果您为……按照学校的分数从5分到1分进行打分,在治疗开始的时候您会打几分?您现在打几分?将来可能达到几分?

5.同意与反对

谁与谁以及与谁的观点保持一致?谁恰恰有反对意见?谁在不同的立场之间悬而未决?

6.改变

从时间上看,家庭外部的哪些变化(工作、学校、熟人)与家庭内部的改变有关联?某个家庭成员的哪些生理上的变化(青春期、生病、事故、衰老等等)与家庭交际的改变有关联?

7.现状的适应功能

尽管来访家庭对治疗师提出了改变的愿望与任务,但是搞清楚现状所发挥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如:目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地方?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改变的是什么?

8.假设性问题即思维试验

思维试验是个非常好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可以想象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选择,也可以试想一下某个改变所带来的作用或影响。通过假设性的问题,治疗师可以把来访者带入到有可能的、不一样的世界中去,可以是在过去,也可以是在未来。

治疗师可以对这些提问类型进行修改、选择与组合,构成自己最合适的提问。这些提问不仅符合治疗师搜集信息的需要,也能够让治疗师的想法传递给他的谈话对象。每一个问题哪怕是看起来最友善的,也都带着对心灵造成强烈影响的内涵,都会传递出特定的预想,具有干预性质。提问的干预内涵正在于此。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亲们,上午好!

 

 

 

 

0二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