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评语之干预或交谈(二)
(2025-04-02 13:19:06)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丁香焦点解决教育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
【巩义丁香焦点解决第22期学员坚持原创分享3372天】
中期评语之干预或交谈(二)
从基本上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干预类型。如果某个症状或某个问题产生或保持的原因在于那些独具特色的交际模式定期地反复出现(重复做了一些最好应该放弃的事情),那么干预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那些含有问题的交际模式(扰动)。如果某个症状或某个问题的产生或保持的原因,在于那些能够促进问题解除的交际模式尚不存在(最好应该做的那些事情被放弃了),那么干预的目的就是要促进能够引起问题解除的交际模式的形成(激发)。
如果我们把治疗干预理解为此种意义上的扰动或激发(摄动),那么每一个被提出来或未被提出来的问题都是一种干预。治疗师虽然无法控制整个过程,但是他能够通过干预对其施加影响和指引。他也应该这么做。归根到底,在治疗师和他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的不是一种私人关系,就如同他在一场冒险之旅中和其他人一起在木筏上漂流时一样,治疗师是要完成一项有明确目的的任务。如果不是因为他所具有的由社会来定义的专家角色,那么这种交往就根本不会发生。所以,治疗师承担着对整个过程(有目的的漂流)的责任。
为了尽可能有效率地实施这种调控的功能,把治疗会谈分为三个部分,被证明是非常有益的:
第一部分是访谈阶段,是最耗时的部分。治疗师在这个阶段很积极,通过自己的提问来聚焦注意力,在他和家庭成员或其他参加会谈的人之间产生了一个主要呈放射状的交际形式。参加者之间的二元对话不被鼓励,甚至被直接打断。比如,如果它威胁到了治疗师所承担的聚焦注意力的责任,或者不利于实现治疗目标的互动,出现了对称的事态升级。
第二部分是暂停阶段,约10分钟。暂停提供给治疗师一个机会,可以借此与当事人满怀期待的目光保持距离或摆脱他们满怀期待的目光,从而去反思一下,刚刚都说了些什么。在一般情况下,治疗师往往在回家的路上才想出了很多关于他的当事人的好主意。只有当治疗师摆脱了行动和交际的压力束缚的时候,他才有可能从外部的视角去看一看所发生的一切,去看一看自己的活动以及会谈中的交际模式。通过暂停,这个视角就被打开了。治疗师因此获得了时间,他可以思考一下,在会谈结束的时候要对家庭或患者说些什么。如果是治疗团队在工作,那么大家也可以一起思考一下,下一步该如何进展。
在暂停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治疗师针对所有的参与者以及针对所有带有争执冲突的话题是否保持了中立。如果没有保持中立,那么在暂停过后就可以进行反向调节,可以软化自己的立场、请求对方的容忍并且许诺做出改善。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失去的中立进行逆转或者至少避免其对后续的进展产生影响,这也就够了。
其次应该考虑的是,可以或者应该在哪个方向上进行干预,打算传递哪些想法,打算“破坏”谁的计划。这就是说,想要扰动哪种模式并促进哪种模式。
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当事人基本上都是非常专注在聆听治疗师所说的话。归根结底,他们已经提前向治疗师预支了信任,否则他们也不可能来参加会谈。与治疗师不进行暂停就直接发表结尾评论相比,当事人在暂停之后会听得更加聚精会神。治疗师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对会谈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传递了一个信号:他并不是轻易地就做出了评价。
第三部分是结尾评论阶段。治疗师或治疗团队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布置家庭作业,等等。治疗师变得很积极,他是作为一个专家在发表意见,回答困扰当事人的问题(他们正是为此而来)。通过这种方式,治疗师终于能够胜任社会赋予他的角色期望。当事人找到某位“专家”,他们有很多问题要问他。在访谈阶段,当事人自己是那个必须要回答问题的人,是关于家庭内部日常运转的专家。在暂停过后,这种关系来了个逆转:治疗师成了那个必须要回答问题的人,他是根据当事人的愿望来发表看法的专家,这也正好符合人们对他的角色期待。治疗师在实施机构所定义给他的权威时经常会使用一些令人吃惊的、对于当事人来说具有革命性的内容。
将会谈一分为三的最后一个原因在于要满足某种特定的、带有戏剧性的要求。在访谈阶段,产生了某种程度的紧张状况;在暂停的时候,这种紧张状况在理想状态下被保持在一种较高的水平;然后,结尾评论带来了同样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令人吃惊的转变,它为会谈之后的时间开启了新的视角。无论如何,结尾评论都为会谈画上句号并且为会谈的结束加盖了印章。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亲们,上午好!
丁
二0二五年四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