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评语之干预或交谈
(2025-04-01 11:03:45)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丁香焦点解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教育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
【巩义丁香焦点解决第22期学员坚持原创分享3371天】
中期评语之干预或交谈
最近几年以来,在系统式治疗领域内存在着一场理论上的争论:治疗师是否应该、被允许,或者能够“干预”到某个当事人的系统中去?
这场争论,与认识论基本观点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系统式治疗的思想正是与这种观点息息相关的。认识论的观点导致了客观主义的世界观被避而远之。按照这种世界观,主客观之间可以被分割得泾渭分明,所以在观察者(如治疗师)和被观察者(如家庭)之间是能够有所区分的。但是随着二阶控制论的发展,即着眼于高一级的、由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系统共同组成的系统,这种观点就不再能站得住脚了。观察者始终要冒着一个危险:他自己通过观察的方法把被观察的现象给制造出来了。换句话说,他找到了由他自己藏起来的复活节彩蛋。
另一个理论模式也影响到了有关治疗师干预的争论,即自主系统与自组织系统的理论在社会系统上的应用。这一理论模式导出的结论是:在系统的结构和系统的交际模式之间,就如同是在家庭和它周围的人际环境(如治疗师)的行为之间,不存在指令性的互动。这就是说,在治疗师的所做或所言与家庭的所做或所言之间,不存在直线型的因果关系。
这一类思考带来的结果是,那些反干预主义者宣扬一种交谈的模式:治疗师与当事人或当事人系统,处在一个互相就谈话内容从多种角度进行权衡的过程中,期间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进行自我改变。按照这种理解,治疗师不是那个知道应该做什么,并且能够给予相应的引导性干预的专家,治疗系统是在朝着一个不可预见的方向漂流。
尽管下面的这个反对意见应该得到肯定:心理系统与社会系统必须被看作是独立的、不能受外界的控制,但是在此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一个明确的干预主义的立场。而且,这时所介绍的的干预模式与交谈模式并不矛盾,而是正好相反——交谈的过程可以被理解成是干预的依次排列。换个更明确的、能更好地避免误会的说法:治疗师无法不进行干预。如果这个论点成立,那么治疗师可以进行好的干预,也可以进行不好的干预,其关键在于心理治疗的专业水准。
现在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基本观点上来,即治疗师和当事人共同处于一个漂流的过程之中。这个比喻不仅很好地抓住了治疗过程的新奇之处,它还勾画出了现今理论发展的状况。
漂流,无论指的是引导船只还是引导治疗访谈,并不意味着无法确定航行的路线。在控制航线与随波逐流之间并不存在着“要么……要么……”的非此即彼。驾驶帆船的人永远都无法完全控制帆船的行走路线,但是一般来说,他对于坏天气和水流带来的麻烦也关非就束手无策任其摆布。他可以查看航海地图,确定自己的方位,测量风速,鼓起风帆,调控,压载,开动备用马达,等等。他是否能够到达目的地,取决于他所做出的决定以及他的“干预”。从乘客的利益出发也希望是如此,这些决定和干预,不是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根据帆船术的规则来选择的。
即使从不是这么带有比喻色彩的角度来看,干预的观点看起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家庭看作是交际系统,其交际模式的作用是发展并维持家庭这个与外界分隔的、自成一体的单位。那么由治疗师所带来的、针对这种交际模式的外界视角就可以被家庭所接受。在与治疗师的会谈中,家庭自身所拥有的这种交际模式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家庭成员彼此之间进行交际;家庭成员邀请治疗师一起参与某个典型的游戏;家庭成员对有目的的提问进行相应的回答。无论是在哪一种情况下,都可以从中进行区分:这是一次性的、仅出现在与治疗师的会谈中的现象,还是经常性地出现在家里的现象。所以,就家庭的游戏规则和交际模式提出假设,这看起来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假设的客观化并不是通过事实来证明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不同的观察者所达成的主观上的一致来实现的。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推断出,在这种交际模式和症状的产生及保持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那么建议治疗师进行有目的的干预。
在这种情况下,即在与家庭或单个的患者进行如此这般的交际的过程中,干预意味着这既符合临床的经验又符合学术上的研究结果,把症状消除的可能性给提高了。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亲们,上午好!
丁
二0二五年四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