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自愿来访者说不知道或不在乎时
(2024-11-24 10:33:12)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丁香焦点解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教育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
当非自愿来访者说不知道或不在乎时
当事人常是被父母、老师或是其他出钱的人送来见学校咨询师或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寻求改变的消费者是送当事人前来的转介者,而当事人通常是不情愿、难以投入咨询的来访者。当询问来访者目前的咨询目标为何,得到的回答常会是“我不知道”。听到这个回答,许多咨询师会有卡住的感觉。
此时,运用假设性的“如果”问句——如果你真的知道——常会帮助非自愿的当事人发展出目标。如下:
你对我们今天会谈的最大期望是什么?——我不知道。——如果你真的知道……
你会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我一无所知。——如果你真的有些头绪……
你认为谁送你过来的?——我想不到。——如果你可以想到的话……
你被某人送来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呢?——这难到我了。——如果你能猜出……
你妈妈会说当看到你在做什么时她就会知道你再也不需要来见我了?——这不在我所知的范围内。——如果这在你所知的范围内……
咨询师使用假设性的如果问句会使当事人不再因为要提供咨询师想听到的“正确”答案而倍感压力。当咨询师使用假设问句如果时,当事人大多会愿意确认出被送来见咨询师的原因。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需要持续重复如果的假设问句,才能厘清当事人出现在咨询室的原因。
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如果的假设性问句时,甚至不用说出整个句子,只要说“如果你的确知道”或“如果你确实有些头绪”便已经足够。
在相似的脉络下,当事人可能会在咨询中给出“我不在乎”的回应。这可能发生于焦点解决取向的目标设立过程或咨询中任何时候,特别是当面对的是非自愿来访者时。当这种情形发生时,咨询师可以运用假设性的语言来融入当事人的思考,而避免让会谈动弹不得。下列范例可以演示如何运用假设性的语言,帮助当事人确认出他在乎的理由:
范例一:
当事人:我不在乎。
咨询师:假如你确实在乎的话,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范例二:
当事人:我不认为我在乎过那件事。
咨询师:假装你在乎的话,那接下来会如何呢?
范例三:
当事人:我真的从不在乎。
咨询师:想象你确实在乎的话你会做什么不同的事情呢?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亲们,上午好!
丁
二0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