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缘起
(2024-10-13 16:01:58)
标签:
丁香催眠治疗丁香焦点解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教育欣爱公益心理工作室 |
分类: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心得 |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缘起
20世纪60年代后期,焦点解决治疗起源于史蒂夫·德·沙泽尔的一系列观察。
他观察到:当他开始邀请当事人注意在再次会谈之间生活中有什么比较好的事情发生,且这个观察任务不包括要当事人注意前来咨询的问题时,有一些现象发生了:2/3的当事人都在下次会谈时表示事情已经有所好转。剩下的1/3认为事情没有好转的当事人中,又有过半数的人开始发现原先被忽略的进展。很明显,解决之道一直在出现,但除非将注意力重新导向并突显这些成功,否则它们容易被忽视。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当事人表示,已经好转的事都与当初他们前来咨询的问题毫不相关。
德·沙泽尔提出的这个崭新的咨询取向运用了一个事实:多数当事人都能界定出一些问题较不严重或不存在的时候。如,因抑郁而寻求治疗的当事人,一般而言不会在100%的时间中都处于抑郁状态,通常会有一些时候是抑郁不明显或不存在的时候。这些时候被称为问题的例外。通过聚集于这些问题的例外,先前被忽视的解决之道将可以被界定出来。SFBC这个新取向也反映了咨询工作的重点从传统的聚集于问题转变为聚集于解决之道,而对问题的探索降到最低。
随着焦点解决方法的持续发展,维纳·戴维斯、德·沙泽尔和金格瑞契有了一个结论:或许早在第一次咨询之前正向的改变就已经发生。于是他们开始邀请来电预约的当事人注意自己从打电话起到第一次咨询会面的期间他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部分是有所好转的。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当事人所表示的结果与德·沙泽尔派给当事人在两次会谈之间进行的观察任务有着雷同的结果。这些当事人提及,或许一直以来问题被过分强调了。这个发现让德·沙泽尔和他的同事们得出一个结论:聚集于解决之道比聚集于问题更为有效。这成为咨询领域中很重大的哲学转变。与此同时,SFBC的一个重要基本假设得以显示: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谈话内容,谈论得越多,带出的则越多。
若干富有创新精神的实务工作者基于德·沙泽尔早期的工作成果,特别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的工作成果,继续努力,焦点解决取向成长至今,对学校与心理健康领域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
SFBC把焦点放在解决之道上,蕴含着一个信念:当事人不会总是被其问题所击败。例外一直存在; 解决之道一直存在。即使没有被发现或确认。通过发现自己的资源,当事人会被鼓励去重复过去的成功经验。这个过程展现出力量与赋能的动力,让当事人能够快速解决那些令他们前来咨询的难题。这种咨询可以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婚姻与家庭咨询师、教牧咨询师、获取执业资格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以及药物成瘾咨询师等应用在许多领域进行工作或个案研讨,如青少年与儿童工作。这是一个短期、有效、适用于多元议题的咨询取向。
其奇迹问句可以帮助当事人描绘出如果问题消失了,他们的生活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心理图像,来协助他们探索目标,将不明确的目标细节化、具体化,完成目标设定。创建良好界定的目标是焦点解决的成功关键。目标厘清了当事人想要达成的具体事项,即明确成功看起来会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到达某处的能力,你就必须知道你要前往的是哪里,明确方向才好发力。而且,事先得知当事人可能有的反应类型,并预备好如何响应这们,也能降低卡在困难里难以决定采取何种介入方法的概率。
焦点解决聚集解决,可以帮助当事人确认出之前未被辨认的成功事例和困境的例外情况。具体化和振奋性引导可以用以强化改善处境的细小成功步骤来鼓励当事人。评量技巧可以让当事人评估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及其朝向目标迈进的程度。包含着赞美、桥梁陈述及可行任务组合而成的反馈本身就是赋能,也会在每次会谈结束给予当事人希望与改变的动力。焦点解决强调并确定当事人的进步,应用必要的信息强化当事人的后续行动,并能使其保持在达成目标的轨道上。
SFBC适合与非自愿来访者与强制来谈当事人工作,使原本特别困难的情境转变为可以进行工作的目标。也能结合玩偶、沙盘使用,应用于小团体、班级活动、家校会议以及意象引导团体。
焦点解决可以以更短的时间来进行工作,仅用20至25分钟时间即能完成与学生的咨询。相比传统的50至60分钟的咨询,花费的时间与金钱都更少,也更能让人负担得起。且能实现少数的会面次数就能有效帮助当事人走上解决问题的轨道。
当事人在短时间内看到正向结果,会更为喜悦与自信,而更有力量去改变,并会一再重复自己的成功经验,并接二连三地引发其他成功经验,由量变引发质变,以类化促进内化。这对咨访双方都是鼓舞,都非常有意义。会让咨询工作的焦点停留在成功经验上,关注进展,探索优势与资源,强调当事人的正向特质与长处,及咨询的正向改变与进展,在工作结束时,双方都更可能充满精力与希望,为成功经验所激励,推进助人、自助的信念,筑梦踏实。
父母对于被评价为坏父母会非常敏感并深感屈辱,所以当父母因为孩子而前来接受治疗时,常会带着强烈的防御心理。焦点解决能消解这样的防卫,自动将父母置于专家的位置,强化他们对自我的观感,让他们对于考虑如何改变产生能承担的耐心与包容,保持合理掌控感。
焦点解决不要求对问题的历史与成因做探索,咨询历程因此变得简短扼要,强调优势与资源,本身就拥有了一个能够赋能当事人的正向焦点。而聚集问题的咨询常暗示了当事人有哪些地方不对劲,强调不足与缺陷,通常会导致对问题、病原、历史、成因进行广泛探索而耗费时日。
焦点技术的修习,与学友们同步坚持心得体验的分享,每天进步一小点,心理治疗与幸福的能力如毛发之生长,不见其长,日有所长。
美好的一天,感恩每一个遇见。亲们,上午好!
丁
二0二四年十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