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滚滚向前/江水有涨有跌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 |
@20220914
武汉屹立在长江边,水网密布,自古以来享江水之福,同时也深受水涨水跌之 影响。武汉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为一座人口一千多万的大城市。不惧江流,岿然繁盛,武汉是勇敢的,也是英雄的。
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过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此词在20世纪90年代由谷建芬作曲,杨洪基演唱,成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而被世人传唱不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公元前521年,伍子胥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某一天慌不择路逃到了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万顷。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看见江面有条小船疾速驶来,船上的渔翁连声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苇荡,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渔翁将伍子胥送至岸边,又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伍子胥千恩万谢,解下剑说:此剑价值百金,我将它赠送给你吧。渔翁答道:“楚国现在悬赏,得伍子胥者可赏赐粟五万石,封爵执珪,我会稀罕你这价值百金的剑吗?”
1079年,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刚调任湖州任知州三个月,就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并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1082年夏,苏轼眺望长江东逝水,遥想三国时的风云人物周瑜,写下了撼魂荡魄的“古今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赞一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叹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宋是个文盛武弱的朝代。奔腾不歇的是长江水,都说没有人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但苏轼和辛弃疾却还是踏入了同一条河流。说来,还是三国时期扬名立万的英雄比较多。当然,也有“败走麦城”的英雄。诸葛亮进川的时候,把守卫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并嘱咐他一定要联孙抗曹。可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硬是把孙权推去了曹操那边。孙权让大将吕蒙化装成商人,从而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过长江,趁着关羽毫无防备,吕蒙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此际,曹操也派了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关羽拼命冲杀出一条血路退到麦城,最终被吕蒙所杀。近两千年以来,义薄云天的关羽仍旧以“财神爷”的神位被千家万户供奉着。
英雄是一种姿态,并不能以成败来给予结论。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个人,都会有属于它自己的命运和传说,但这些传说若不变成文字记录,最终都将湮没在波涛中,古代的英雄人物都是个体的英雄,个体的力量始终有限,即使能为人们熟知,他们的功业也不过是博得个人美名,赢得几场战争,夺得几分天下,惠及小撮人物或者一小段岁月。
重新站在黄鹤楼前看长江,看江水浩浩荡荡东去,那无穷无尽的江水啊,蓦然让我念及那许多无名的英雄,但他们能汇成洪流,而成为功业无限的、力量无穷的福泽。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英雄,他们的名字也是不计其数的,这些近代的英雄,群体的英雄,是能带给国家长治久安的,让我们的国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英雄。
说到战争惨烈,莫过于“武汉保卫战”。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次次洪灾,一次次抢险,长江上修起了三峡大坝……长江总有说不尽的故事,它左右过军事的攻与防,灌溉出鱼米之乡的富裕,一直都是国家兴盛的保障,因而它比高山峡谷更容易左右国家的命运。长江能量无穷,英雄的能量亦无穷,世世代代,浪花能淘尽英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