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暑伏/民间百态
标签:
旅游文化健康 |
澳门的7月,白天常高达33度。只是匆匆走到街对面那么几分钟,火辣辣热浪扑面而来。一走进超市,手臂忽然“起鸡皮”。口罩里,鼻子已有感觉,呼吸开始有点阻滞,只想到室内过过“冷河”,然后快快回家“叹冷气”。
上世纪80年代初移居澳门,那时让我感到生活上最大的享受,就是租住的小房间内,有台窗式冷气机。尽管开起来轰隆隆响,整晚像睡在发动机旁边。前几天在电话中,和一位在澳门土生土长的老师说起自己的经历,羡慕她们自小享受冷气的日子,想不到她说:“你以为!我们也是扇扇子!”
最近这些日子,广州最高温达40度。电话中询问老妈的情况,妹妹告诉我不用担心,抗疫抗暑少外出,窝在家中有冷气。我们在澳门也是呢,不过,曾经有台风扇已经满足,一台窗式冷气机就觉幸福的感觉,已经久违了。
原创 /唐可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