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回顾与前瞻
(2024-01-03 16:38:49)
信息时代的回顾与前瞻
杨殷平
人类步入2024年了,我们来回顾世纪之交信息时代起步的这34年吧。
上世纪末1990年代,我退休了,当时身体还好,还有精力,在腾龙信息公司帮忙做些具体事。它是省农科院现代化研究所科研人员自个办的一家新型产业——IT业(信息技术产业)。腾龙信息公司起步很早,在我国信息时代初见端倪时,就匆忙上阵了。其宗旨只在试探利用信息技术传播农业科技成果。腾龙公司办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在当时有知识库之称的《百度》,搜索率列于顶部位置。
那时候,在我们中国IT业还是很新鲜的事物,什么“信息化社会”“信息高速公路”“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等名词,大多数人还没听说过,不知道是啥名堂。而今,大家都生活在“信息化”里了,年青人谁不会“玩”智能手机呢?手机是时刻随身带的,出门装在口袋,睡觉摆在床头。
1995年前后,《经济日报》介绍了杭州青年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网》,主要是传递经贸上的信息,我们也感到伙伴多起来了,大家在这新领域摸索,各尽所能,各作贡献。
到了九十年代末,媒体报导了北京中关村聚集些知识精英和正在谋职业的大学毕业生们,他们在议论我国向知识经济举步前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这也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潜在大问题。
2000年,又应时写了一篇介绍沈伟光论述“信息战”的博文,题名《新世纪曙光在东方破晓》,第一次登入了信息网。初试文字从纸张载体传播,进到了靠电子信息载体传播,想象着人们的思想能像“漂流瓶”在无限空间传播,令人兴奋不已。不久,腾龙信息公司的故人又介绍了北京的《思想花园网》,这也是由知识界老人为消闲写些闲文在网上交流,我们也参加进去活动了。
岁月催人,《思想花园网》老人的精力由于健康衰退而散失,而自然停摆了。现在由江苏省农科院老科协接力下去办了个《金秋网》,主要是展示我院人员写作、诗歌、摄影、书画爱好者的文稿与艺术品,让老科研人员晚年的文化余韵,有个载体,有个发挥的场所,以交流,以消闲散心,以养生延年。让他们有个饱满的精神生活,“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现今又发展为《金秋》刊物了,更涉及了思想、历史、哲学、科学等等。
时光荏苒,平静的日子过得飞快,我们跨入信息时代门槛,经过了13年岁月。这时候,忽经斯诺登爆料,人们惊悉美国抢先在“信息战”下手了,有个“棱镜计划”,印证了我国名不见经传者沈伟光的预言。当时介绍此人物,本来是以《新世纪曙光在东方破晓》为题,庆贺世纪之交千禧年说些喜话的,祝愿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能为人类带来福祉。而结果却是事实与美好理想差距很大。岂料事情的发展竟是这么迂回曲折。事既如此,不妨回顾这篇博文,作个再思考。
《新世纪曙光在东方破晓》(2000年2月22日写于南京)此文说:
“人生几何?能跨越世纪是难得的,跨入21世纪将从工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那时,经济兴旺发达,人类将从小康进入大同境界。
我们中国从本世纪初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农业国,经历了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赶上世界建成了工业化社会。跨入21世纪,也将跨入信息化社会。处身这世纪之交的人,能看到这巨大发展演进更是难能可贵。
西方人用两百多年才完成由工业化过渡到信息化,而中国人只用了半个世纪的进程。这也就是“跨越式的发展”吧。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一生能跨越这个世纪参与创造高速发展的奇迹,是非常自豪的。
社会信息化,也就步入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了。知识经济的特点就是快速创新知识、快速创新科技。这就须有层出不穷的新思路,富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