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种也未薄收

(2009-11-15 16:20:03)
标签:

知风

富二代

教育

教学

文化

已推荐到新浪大视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在『新浪大视野』被本版版主1赤子之心1置顶

 

文/知风

 

目前,顺德有九成以上的民营企业老板希望可以寻找到教育孩子的渠道.据了解,目前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广东沿海发达城市的民企老板对下一代的教育需求相似,他们同样为企业的后备接班人乏力感到担忧。(11月15日《大洋网-广州日报》)

 

看到这段消息迫使我急于分清“教育”和“教学”是对立还是统一的问题,因为从这个消息来看,似乎觉得我国的年轻一代完全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抑或根本就没有受教育的途径和场所。否则怎么会有“希望可以寻找到教育孩子的渠道”的迫切要求?而且有这个迫切要求的是“企业老板”们的“富二代”,这就是说强势群体都得不到受教育的社会资源,那么可想而知整个下一代是不可能有人接受到“教育”了。

 

这就让人纳闷了,在大学扩招带来了大学毕业生泛滥,本科生应招洗菜工的今天,居然有人会为受教育犯愁,难道教育和教学是两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接受过全日制教学的大学毕业生都没有接受过教育?

 

看来必须先厘清“教学”和“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将“教学”概念置于从属于“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来,教育与教学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手段应该服从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则是“教育性教学”。很明显,接受过什么程度教学的人就是接受过了同等的教育。

 

而现实状况是“民企老板对下一代(寻找)教育需求相似,他们同样为企业的后备接班人乏力感到担忧。”无疑是给了当前的教学现状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通过接受系统“教学”而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大学培养出的毕业生连私营企业的老板都无法认同,所以只能去做洗菜工(或者公务员)。遍地开花的高等学院实施了“广种”策略竟然还是“颗粒无收”。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莘莘学子十年寒窗究竟在学些什么呢?这实在不好说,说马虎或者不严格也未必,小学生都没有双休日和寒暑假了,上课已经从学校上到家里了,再要严格的话就非要把这些孩子弄残弄废了不可。在这里只有反过来对比我们现在的教学是多么的浮夸落后:“记者通过连线采访了江浙率先发起富二代教育的部分培训机构,得知目前全国富二代教育市场庞大,各类培训机构施展不同招数招揽学生。除培养未来的CEO外,他们还开设了不少另类课程,如高雅音乐欣赏、萨克斯的入门学习、绅士淑女聚会等。”原来,所谓缺乏的“教育”也不过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就算“高雅音乐、萨克斯”列入兴趣爱好,“绅士淑女”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是基本的“人形”吧,至于“CEO”本来就是应该在大学生中脱颖而出的。这些对大学生来说是基本的要求和标准,还要花巨资进行“再教育”,那么我们的大学教会了他们什么?

 

消息称:“此类课程采用国内外顶级的师资和商界资源,采用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明天的CEO,… … 既让孩子可以快乐接受培训,又能符合家长的需求。一年的学费约50万元。”这里不说这一年50万的学费是为谁开设的学校,因为中国不缺有钱人,就说一下采用“顶级的师资和商界资源,采用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构思令人惊叹不止,原来我们的高等学府一直是留一手的,没有动用过“顶级资源”,不知配置的是几级师资资源,也不知采用了什么样的培养方法,以至于十年寒窗只能获得洗菜工的资格。

 

那就怪不得我们缺乏企业管理的“CEO”了,因为没有开设一年学费50万的专业班;更怪不得许多女大学生要傍大款,男大学生要吃软饭了,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一年学费50万的“绅士淑女聚会”教育。那么试问,要培养一个能拿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一年学费是多少?要花多少钱才能让祖国的接班人享受到“国内外顶级的师资和商界资源”的教育?

 

由此不得不惊叹:这种广种都不能薄收的现象是教学界的悲哀,是一代人的悲哀,乃至是国家的悲哀!

 

广种也未薄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