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撩开网络的面纱

(2009-08-28 08:44:47)
标签:

网络

面纱

杂谈

学会撩开网络的面纱

作者:知风

 

    ● 前几日,读了万小刀的博文《男骗子与女作家》,很有感慨,总想说点什么。忽想起二年前在腾讯空间写的一篇日志,有类似的体会。所以摘编过来,虽然不能把问题说透彻,权当是一个角度、一个侧面,解读一种网络现象。

 

    曾有许多朋友对我说,喜欢空间(加注:当时系指腾讯空间)而不喜欢聊天,问其原因,说是在聊天中容易碰到冒失和无理的人,让人反感甚至恶心。我相信有这样的现象,但我们有没有去思考过这类问题,有没有认识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必然和正常,那就是你是否学会了撩开网络的面纱。


      我在想,进入网络的也是现实中的自然人,为什么在网络交流接触中有的人会一反常态做出一些在现实中永远也不敢做的事?就是因为网络的交流彼此隔着厚厚的面纱,由于在这样的隐蔽环境下,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大下降,没有了羞耻感,也不会有窘迫,更不会有责任。这使我想起了一次参加婚宴闹的笑话,那天我们一桌男生喝的得意忘形,竞想出了每人说出一个专利发明的提议,稀奇古怪的发明在酒意下萌发,其中一个朋友说要发明一套隐身衣,另一个朋友紧接着说,发明出来先给他一套,众人问他要来干吗?他爽快地回答:去女浴室。当时全体笑翻。虽然是一次放纵的调侃,但说明了人的潜意识里存在着原始的欲望,存在着猎奇心理,更存在着动物属性的野蛮。而这些本能的东西,在现代文明规范和道德纪律的约束下,正常人是受着意志控制的,许多受本能驱使的行为已经为当今社会所不齿和受法律的限制。然而,网络太像这套“隐身衣”了,有了这套“隐身衣”,就必然会有穿着它为所欲为的人。遇到这种人其实也最好办,因为是不是继续纠缠,各人自有主动权和可操作性。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网络的隐蔽性,确实有一部份在现实中思想和感情的“饥饿”者,这些人可能是不善于面对面的交流,或者由于自身客观条件的缺陷而在交流中屡屡受挫,这些人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走入了死局。但感情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于是这些人会以各种心态进入网络。这些人在网络行为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一种是像上述说的那样肆意发泄和获取莫名的满足;另一种可能借助网络区别于现实的直观而树立自信,从容袒露心迹,也许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就像有的人说话结巴但书写很流畅,或者相貌平平但内心很丰富。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或开导或劝慰,但如果你没有金刚钻,千万别揽这瓷器活。


      其三,是一些正常的人以平常的心态进入网络,然而网络是个大千世界,良莠混杂,其中不乏优秀的角色。由于接触和交流,人的思想会相互潜移默化,一方面是相互的影响,这是可以自我意识的,因为这部分人本身就比较清醒,知道界限和分寸。最可怕的是被唤醒,因为有一部分人原来生活在自我满足中,安于现状,但通过网络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看到了存在于不同人身上的闪光点,眼界变的开阔了,对照自己的生活现状,看到了明显的不足,于是心生羡慕,或不满足原来的生活,这是唤醒的一种;还有一种唤醒就像本身是被埋没的金子,经过在网络交流中的自我展示和自我发掘,蕴藏在心底的丰富思想感情冲破封闭已久的平静,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平庸中。这种唤醒有很大的杀伤力。如果这个人的感情世界还完全属于自己,那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这个人的感情已经属于一对配偶或一个家庭,那么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在网络生活中,最难预料和最难正确对待的就是这种现象,由此带来的困惑、无奈和痛苦给网络蒙上了罪恶的阴影。


      由于上述种种现象,带来了局外人对网络的质疑和否定,对身在其中的人带来了顾虑和担心。我认为,投入网络保持清醒头脑是必要的,顾虑和担心是不必要的。打个极端的比喻就是:参加别人的婚礼你没必要去为同房花烛想入非非;走进殡仪馆你也不必因为看见了人生的最后归宿而觉得悲哀绝望,网络只不过是提供了让你能够极目远望天下风景的阶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与你什么相干?能够欣赏和享受于其中是一种幸福。所以,只有当我们撩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就知道了种种的必然和可能,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才会在网络中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