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二十岁 |
分类: 感悟生活 |
从十五岁开始就特别注意自己年龄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直到十九岁被一个十七岁的高三生叫叔叔的时候。很流行的一句解释是“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段”,我也很不愿意承认,直到二十岁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胡子越来越长的时候。说自己老了这种话确实很装逼,但是可能只有你发现自己在被时间推着走的时候,才会明白你若否认则是在装嫩。
十五岁的自己还是个毛头小子,听着曾轶可的声音,“七月份的尾巴,八月份的前奏”,跟着哼唱,我是狮子座。烈日高照的夏日,翻墙,逃课,流汗,然后一边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还能孩子多久。十六七岁,虽然没能如愿独自走出那座城,但思绪早已随着码出的文字飘向了远方,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却也过得好比在路上般潇洒自在。至于十八岁高中毕业以后,旅行,恋爱,考驾照……好像是做着年轻人都在做的事情。所有能联想起该有的热血似乎还都和夏日有扯不开的联系。
不知是不是大家看过去的自己都会有种可笑的感觉,每每想到这些总会觉得自己既幼稚又傻逼,但又会转念一想,没什么啊,谁还没有过段这样的日子。已经看不下那些炖得熟透的鸡汤,接受不了那些大道理,又有时候会反思这是不是叛逆。会风淡云轻地对自己说年轻哪有那么多忧愁,但总想抽一下自己,妈的,谁还没有在年轻的时候愁一下。于是在所有自己认为的对错之间纠结,这便是叫“想太多”。
二十岁的夏日呢,是这样的。七月呆在家,读文,遛狗,打牌,看店,屌屌的样子。八月在学校,看程序,做数据,写论文,搞研究,好像也屌屌的样子。听什么道理,怎么过一生,都不重要,他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对自己并不适用。没什么宏伟的规划,也没什么特定的目标,只有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然后一步步去做,不刻意颓废,不过分放纵。少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些不为什么的坚持。总之是怎么高兴怎么来。很自然地偶尔烦恼,也很自然地过会儿就好……这么说完又像鸡汤了,嗯,最后必须屌屌地说句:就这样活着吧。
你看,我剪了板寸后,别人都不会说“那人好像一条狗”了,都说“那人好像强奸犯耶”。这不,二十岁的我至少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