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愿听得到你讲再见

分类: 感悟生活 |
初中老师那天特意发短信给我,暑假回家记得来找老师聊聊天。路上遇见高中的老师,也说啥时候有空来玩玩。暂且不去想是不是寒暄的客套话,但确实一年多都没有正式地去找他们叙过旧,总拿着各种理由搪塞。
老妈那天问我原因,我说这就好比听到一个笑话,和你聊天的人根本不知道笑点何在,距离就这样产生了。其实我向来对老师都很尊敬,逢年过节都会发短信祝福,偶尔打个电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但是,当自己的思想不断在变化,而对方却始终停留在过去那个印象中的你,聊天似乎变得没什么必要了。
文章写了删,或者隐藏,几万字几万字地写完然后又尘封起来,就这样习惯性地整理记忆。以至于面对那些并不了解自己的人的时候,不愿意去解释。若是对我的记忆还是停留在过去,那就是我,算了。
晚上回来的时候,想着新开始第一天朝八晚九的生活,也算是慢慢安定了下来,想起了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想起了环岛旅行的台湾片子《练习曲》,想起许巍用他那特有的喑哑声音唱着:穿过那些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
暑假回家的同学变得很少。毕业后各自都有了新的圈子,彼此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名字也慢慢陌生,群里也安静得不成样。大家都在越走越远,更少地相见,更少地寒暄,也许以后不再同一个方向,不再有交集,欢笑与泪流都不再有彼此的陪伴。直到我在家里找到那件并没有签名的白色班服,才唤醒那段义无反顾的记忆。
电扇被孤独地吊在空中转圈,老师讲课的声音越来越远,一切宁静得像是进入了另一个时空,然后我们趴在桌上沉沉睡去。湛蓝无比的天空,洁白无暇的云彩,飘逸潇洒的单车,满是汗水的衬衫,一切都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再听陈奕迅的《七百年后》,恍惚间感受到岁月就那样坐上了过山车,伴随着逐渐成熟的字迹和略显沧桑的胡须,离我们昂首而去。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然后消失的恋人和朋友,一如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永远留在了他的十七岁。而故事不论有没有结局,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发现我们还是被推进了带有未知恐惧的深渊里,不知前路在何方。往事飘散,伴着孤独的晚风。而朴树始终是那样缓慢地唱着《那些花儿》: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啊?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我说青春就是漫长的告别吧,只是临别亦未听到你讲再见。